从大类资产配置理论的前世今生,看大类资产配置的决策流程

财富   2024-11-27 23:46   北京  

从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到默顿的动态资产配置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资产配置问题一直是金融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接下来我们先走进大类资产配置的前世今生,探索大类资产“赚钱”的奥妙。



从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到默顿的动态资产配置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资产配置问题一直是金融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所谓大类资产配置,通俗点讲,就是将可投资的钱分散投资到不同的资产当中,通过多元化投资稳定的创造财富。


随着投资人生的不断成熟,从战术到战略,资产配置终究是更高层次的探讨。在投资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聚焦当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但可能忘掉了资产的长期价值,要么是漏掉了长期的价值,要么是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长期的风险。


无法有效利用时间,通过多元化配置保留财富、进行资产的复利增长,就是造成短期投资回报可能很高、但长期累积下来反而不高的最本质原因。大类资产配置主要就是解决长期短期结合这件事,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望路,才能实现财富长期累积的高回报。


Ibbotson and Kaplan(2000)的研究表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可以解释一个投资组合收益跨时间波动的91%,而其他能力:如选股能力、择时操作对于投资组合的贡献率仅为5%和2%。如果说,各类股票投资策略是战术谋划的话,那么大类资产配置则是战略布局,好的战略布局能使投资胜算大大增强。


鉴于不同资产类别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动有不同的反映,每一资产类别都能为组合表现带来各自的贡献,精心选择国内和国际各种类别资产进行组合,可创造有意义的多元化机会,并可能降低组合的波动幅度从而提高回报。



01

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发展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相比,大类资产配置方法作为金融学的分支,其目标导向更偏向实操,指引大类资产配置理论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就是怎样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更快、更安全的“赚钱”。其发展的历史中,这一实用性的导向也十分突出,资本市场发展、资产类型的丰富,以及对于投资收益的追求不断成为大类资产理论的发展动力。

从资产配置在海外的发展进程来看,资产配置的实践发展呈现了从传统资产到另类资产,不断拓展的资产配置范围的特征。从资产配置发展阶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起):股、债、现金三类资产固定投资比例的传统模式。例如资产的30%投资美国本土债券,60%投资美国股票,10%投资现金。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另类资产的兴起,房地产、大宗、海外市场等也加入了资产配置组合。例如:风险投资基金;房地产;石油天然气投资项目以及国际和新兴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专业投资策略(市场中性、宏观对冲等)开始兴起,衍生品丰富带来新的资产类别产生。



从耶鲁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变化中可以看到不断拓展资产配置范围。


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管理的耶鲁基金,被认为是全球运作最成功的大学捐赠基金。


它的资产配置比例的变化,也深刻的反映出大类资产配置实践的历史沿革,而1985年斯文森担任首席投资官是耶鲁基金由衰转盛的转折点。在斯文森上任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耶鲁基金遵从大部分大学捐赠基金的配置方法,按60/40配置美股和美债、现金。在此配置策略下,基金收益并不稳定,基金规模未见明显增长,在1969-1979年间,经通胀调整后的耶鲁基金的规模甚至下降46%之多。


1985年,耶鲁大学聘用斯文森为其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斯文森上任后,大刀阔斧改变投资策略,耶鲁基金市值快速增长,从1985年到2016年6月,耶鲁基金市值从13亿美元增加的254亿美元,管理资产规模扩大了超过19倍。


过去20年,耶鲁基金在大卫斯文森的管理下,平均年收益率达到13.9%,超过美国大学基金9.2%的平均水平。良好的投资业绩使得美国各大高校基金纷纷效仿,甚至一些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家族资产基金、养老基金在管理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借鉴耶鲁基金的资产配置方法。


1985年斯文森担任首席投资官是耶鲁基金由衰转盛的转折点


斯文森执掌下的耶鲁基金,其投资哲学是利用大学捐赠基金负债端的优势,充分投资私募股权、另类投资等高收益率资产,而国债、绝对回报、实物资产扮演着分散风险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耶鲁大学的研究和人脉优势,充分发掘内外部的优秀投资人,从优秀的人力资源上获取超额收益,从而造就了辉煌的成绩。


02

大类资产配置决策的基本流程

大类资产配置主要有三大核心问题。


首先是资产如何认识?——即明确各大类资产风险收益的特征,是历史问题。


其次是资产如何预测?——即要明确各大类资产走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预测问题。


最后是投资者如何选择?——即明确投资者偏好与约束,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投资者制定资产配置策略,是投资实践问题。


大类资产配置的决策流程,通常会经历确定资本市场假设,形成预期→选择资产类别→战略配置→战术配置→资产再平衡→分析配置有效性并进行调整假设这六个步骤。



03

资产配置决策流程

其中资产配置策略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维度就是战略和战术资产配置。


战略资产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属于长期策略,投资期限一般在3-5年左右;核心问题在于解决风险敞口。在战略资产配置下,投资者需要设定自己的中长期的风险收益目标以及各种约束(比如流动性、资金规模、税收等等),并对大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波动性以及各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划定出适合自己风险收益要求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


战略资产配置机会关键是要把握最符合时代特征的资产类别:2002-2009年由出口和城镇化驱动的中国内生大周期增长驱使下,大宗商品、地产、股市整体来看是最好的大类资产;2010-2013年,经济呈现结构性滞胀,最好的资产则是09年之后信贷控制下快速发展的非标类资产,以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理财产品;2014年之后经济波动趋弱,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大幅萎缩,资金脱实向虚,资产荒盛行,股债双牛。2016年之后,存量经济下行业集中提升、经济持续转型、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仍是不变的基本面趋势,无偏见龙头股仍具有战略配置价值。


战术资产配置(Tactic Asset Allocation)


属于短期策略,投资期限一般在3-12个月左右;核心问题在于把握市场机会。战术资产配置的主要目的是抓住市场短期变化或者各资产间相对价值的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起到转移风险、增强业绩的目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战术资产配置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预测市场的能力。通常各金融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通常以战略资产配置为基础,辅以战术配置短期调整。  


战术性配置经常调整投资组合中的类别,以充分抓住变化的市场条件。从成功率与风险承受角度来说,战术资产配置通过追求阶段性最优资产类别进行资产轮动,对投资者短期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可能承受更大的风险与波动。



而我们常说的美林投资时钟就属于战术资产配置的经典方法,美林时钟本质上是通过经济周期、通胀周期与政策周期的划分和定位对大类资产轮动的规律进行了有效总结。从回溯情况来看,2014年之前的国内大类资产轮动基本符合投资时钟的特征;2014年之后伴随着经济波动周期趋弱,流动性泛滥成为主要资产轮动的核心因素,但基本面变化相对缓慢,导致资产波动性加大轮动加速。


美林投资时钟的基本面逻辑




千承家族办公室
专注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