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 姜艳军/刘运亭 ACS Catal 脂肪酸激活和稳定工程胺脱氢酶以强化不对称还原胺化

文摘   2024-12-16 10:09   辽宁  

1
摘要
在本研究中,作者展示了酮的酶促不对称还原胺化 (ARA) 领域的重大进展,这是手性胺合成的关键反应。通过半理性酶设计和生物工艺开发的结合,实现了胺脱氢酶 (AmDH) 的双重活化和稳定,以满足工业需求。工程化的 AmDH 表现出卓越的催化效率(周转数,TON >1,000,000)和卓越的稳定性(半衰期>7 天,50 °C),底物范围扩大,包括各种芳基烷基酮和脂肪酮。利用生物基油酸作为活化剂和稳定剂,实现了手性胺的公斤级合成。此外,在化学酶级联中,AmDH 与化学催化剂的结合使得能够从不同的底物中合成多种药物相关的胺,证明了该酶的多功能性和改变合成化学的潜力。

2
研究内容
含氨基的手性化合物是药物、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结构单元。尽管化学合成方法已广泛发展,但其对昂贵的过渡金属和手性配体的依赖使生产成本高且不够环保。酶促反应以其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重要替代方案,包括水解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转氨酶及亚胺还原酶(IREDs)的应用。然而,目前酶催化还原胺化反应(ARA)的工业化应用受限于低催化效率和狭窄的底物范围(方案1)。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半理性设计对热稳定的CalAmDH酶进行改造,大幅拓展了其底物范围和催化效率。在工艺开发中发现脂肪酸可稳定酶表面柔性环区,从而提升酶活性。进一步结合化学酶法,实现了从羰基到芳基卤化物、烯烃和炔烃的广泛底物转化。最终,优化后的酶催化体系成功实现千克级规模合成,为绿色高效的工业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图1. 手性胺合成的生物催化策略

初始突变体 CalAmDH-M0 对目标底物(如苄基丙酮)的活性较低。通过分子建模发现,活性位点中的大体积氨基酸(如 L40、F76、V134、L296 和 V299)可能阻碍底物的结合。进一步筛选发现,替换 V134 和 V299 为小体积的氨基酸(如丙氨酸)显著提高了活性,分别提升了93倍和42倍。结合 V134A 和 V299A 的突变产生的 M2 突变体对多种底物表现出协同的催化活性增强,主要归因于 kcat 的增加。此外,将亲水性 S300 替换为甘氨酸(M31)进一步提高了活性,并改善了热稳定性和 pH 稳定性,使半衰期在 50 °C 和 pH 10 条件下分别延长至 168 小时和 228 小时(图1)。


图1. CalAmDH突变体的获得

M31 在 100 mM 底物浓度下显示出显著的催化活性,相比 M0,对 β-(杂)芳基酮(1s-16s)和 α-(杂)芳基酮(19s-31s)转化率均超过 80%,且光学纯度大于 99% ee。对于体积较大的酮(17s、18s、26s),转化率较低,但 M31 对乙基酮(43s-45s)和醛类(46s-50s)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M31 对苯基丙胺、抗心律失常药物 mexiletine 等的合成表现出高转化率和良好的光学纯度,证明其对多种底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方案2)。


图2. M31 催化还原胺化反应的底物范围


尽管 M31 的性能有所提升,但在 500 mM 底物浓度下(1s),转化率仅为 45%。为了实现 M31 的制备应用,作者探索了多种共溶剂来提高反应底物浓度。水溶性共溶剂抑制了 M31 催化的 ARA 反应,而大多数疏水性共溶剂则略微增强了反应。特别地,油酸显著提高了 M31 的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其他 AmDH 酶(如来自 Bacillus badius、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和 Jeotgalicoccus aerolatus 的酶)也有类似的促进作用,表明这一方法的广泛适用性(图2)。


图2. 有机溶剂对M31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体系下(如缓冲液和油酸-缓冲液双相体系)进行AmDH催化的ARA反应的表现


研究发现油酸对 M31 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有显著提升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油酸通过与 M31 上的 α5 区域强烈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和盐桥作用,稳定了酶的构象,阻止了 α5 区域的螺旋-环转变,进而提高了催化效率。此外,油酸还能形成胶束,有助于底物溶解和质量传递,进一步增强了反应效果。实验验证表明,油酸不仅增强了酶-底物的相互作用,还提高了酶的热稳定性和溶剂抗性。基于这一发现,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使用 M31 进行 (R)-4-苯基丁胺的半制备合成,获得了 95% 的产率和 >99% 的对映纯度,并在大规模反应中成功制得 1.01 kg 的产物,符合 GMP 标准(图3)。


图3. M31和M0在不同溶液条件下的RMSD、RMSF变化,以及在MD模拟中油酸与α-螺旋5的相互作用


为了克服某些酮类底物的不稳定性、昂贵性或难以获得的问题,作者利用了更具成本效益和易得的酮类前体(如烯烃、炔烃或醇类)来进行合成。开发了三种化学酶联级联反应,结合了 M31 和 Pd 催化的 Heck 反应(用于烯烃醇的反应)、Hypoiodite 催化的反式-马克-阿夫尼科夫氧化反应以及 Au 催化的炔烃水合作用。在 Heck-ARA 级联反应中,先进行 Heck 反应(在 100°C 下进行,不使用生物催化剂),然后回收异相催化剂,再加入生物催化剂进行 ARA 反应(37°C)。这一一锅法级联反应成功合成了用于高血压药物 Dilevalol 和 Medroxalol 的手性前体。后续级联反应中,由于化学催化剂与油酸的不兼容性,油酸需要在化学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并与生物催化剂一起回收。氧化-ARA 级联反应成功地不对称合成了安非他命和 formoterol 的前体;水合作用-ARA 级联反应则生产了 mexiletine、heptan-2-amine、tuamine 和 1,3-dimethylbutylamine。所有这些反应在克级规模上进行,总体产率超过 80%,对映纯度大于 99.9%,展现了其在制药相关胺类合成中的实际应用潜力(方案3)。


方案3. 手性药物相关胺的化学酶合成


总之,通过分子对接和动态模拟提升耐热性 AmDH 活性,已经成为成功的催化剂工程策略,不仅提高了催化活性,还增强了催化稳定性。本研究强调了酶中常被忽视的环区在催化中的重要性。经过工程化改造的 AmDH 突变体在产物收率和催化效率上的表现,显示了其在商品化和大宗化学品合成中的潜在应用。展示了将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胺化(ARA)从制药领域拓展到更广泛工业领域的途径。尽管目前生物催化反应主要局限于制药行业,原因在于酶在生产大规模、低成本产品方面的效率不足,而制药行业的生产规模有限,限制了生物催化在提升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潜力。这一研究为突破这一局限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推动生物催化成为化学工业的变革性技术。

3
论文相关信息

文章信息:Activ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Engineered Amine Dehydrogenase by Fatty Acids for Bioprocess Intensification of Asymmetric Reductive Amination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4c05904

谢谢支持,欢迎您用科研的小手点个赞
 左下角阅读原文

蛋白质工程与生物催化
广阔的生物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