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主阵地
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第六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东城各校关注育人质量和队伍建设质量的提升,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展现出丰硕的育人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教师展示课
“三声三力”活课堂
北京市第一中学
学校积极推进“学习·探究·质疑·评价·诊断”的课型实践,以及“三声三力”活课堂的构建。课堂上笑声、掌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师们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学更是充满了感染力。今后,学校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助力他们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创设学习情境
助力课程融合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语文与戏剧课程围绕“感悟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之志”这一主题,结合语文课本中的《黄继光》一课,开展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师侧重于落实课程中的语文要素,在课堂中渗透戏剧文化;戏剧课程重在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音乐与信息科技课程融合,依托市级课题“4-9岁儿童音乐人工智能探索与思维发展”,自主开发“音乐人工智能创编课程”,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核心素养,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自主创编音乐旋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校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实收获与成长,尊重个人的潜能和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的设定上,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本位,以核心素养为灵魂的新课程,全面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凝聚创意智慧
北京市东城区
府学胡同小学
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为桥梁,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通过亲身实践深切体会知识的力量与乐趣。在《我为府学添匾额》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围绕学校古建筑群上悬挂的匾额所引发的思考,不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在探究中展现了创意与智慧,亲手为学校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匾额。这一过程不仅深入挖掘了匾额的文化内涵,还跨越了学科界限,从色彩花纹、字体落款到科学悬挂方式的对比实验,每一步都凝聚着学生们的匠心独运。
在《天邑池焕新记》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则聚焦于校园内富含传统文化意蕴的天邑池,通过深入探究,不仅领略到了庄子与惠子“子非鱼”之辩的哲学韵味,更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天邑池金鱼的生存现状出发,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这些努力不仅改善了天邑池金鱼的生存环境,更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的校园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光彩。
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为他们将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和传承那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END
素材来源:文中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