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火蚁。/ 图:全景视觉
为什么被蚂蚁咬了一口,就会引发生命危险?蚂蚁身体虽小,却有强大的武器。其头部的大腭能轻易钳住人的皮肤,而腹部的蛰针更是其致命“武器”——将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皮肤,致使人体发生过敏变态免疫反应。
不仅蚂蚁有毒,蚊子同样凶猛,一些中青年人接连中招。
近日,广州一名20岁小伙陈冬在游玩返程途中,突然四肢抽搐、发冷畏寒甚至出现晕厥症状,被送急诊,经诊断小陈是被蚊子叮咬后,感染了流行性乙型脑炎,险些丧命。
同样被蚊子叮咬的沈明,在食堂吃过午饭后,站在水沟边上抽烟,只见几只蚊子从脚下飞起,但全然不知自己被叮了。
“咬了没有什么感觉,”沈明两天后突然高烧40℃,全身疼痛,比断骨还要疼,吃了布洛芬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还拉便血。到医院检查,医生惊呼“你不是普通发烧,而是登革热,用错药了!”
登革热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
典型登革热致死率一般低于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拖成重症,致死率超过20%。医生提醒,登革热引起的发烧疼痛,应该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
当前,广东、云南等多地已经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又逢国庆长假来临,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以往我国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广东、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南方省份,但除了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花斑蚊”的分布,理论上都可以发生登革热的传播。
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
备受关注的广东省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正在逐步增高,仅9月份上半月,全省共监测到30个媒介伊蚊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最多,其次为珠海市。
广东疾控监测显示,9月9日至15日,全省新增报告775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本地病例768例,输入病例7例;9月16日至22日,全省新增报告764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本地病例763例,输入病例1例,其中病例数排名靠前的有佛山、广州、中山等城市。
5月以来,广州已陆续报告多例本地和输入登革热病例。据广州疾控9月20日发布的最新提醒:广州市全市11区的97个街镇均出现了登革热本地病例、11区32个街镇涉及登革热输入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广州今年登革热疫情创下了多个“近年最早”纪录。
广州疾控专家表示,广东今年雨水较多,导致蚊媒密度加大,同时受全球登革热疫情高发态势的影响,使得广州在今年5月2日报告了今年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常年提早了一个月;往年市内部分区域到9月底或10月上旬才出现本地病例,但今年9月上旬本地病例已涉及至全市11区。
深圳疾控9月22日发布消息称,深圳市8区18个社区正在开展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处置,疫情风险处于中等水平,预计发生本地聚集性疫情和多点散发的风险将持续到10月下旬。
登革热尚无特效药,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该传染病的最佳方式。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广东疾控发布健康提示并号召大家马上行动起来,采取包括安装纱窗纱门、悬挂蚊帐等防蚊措施,翻盆倒罐、及时清理家中及门前屋后的积水,通过蚊香、电蚊拍等灭蚊,让家中尽量保持无蚊环境。
相较于女人比较重视防护,男人在这方面天生不在意,短裤短袖怎么凉快怎么舒服就怎么穿,也很少使用防蚊喷雾剂等产品,导致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被蚊蚁咬伤。
在登革热流行的特殊时期,男人更应该加强个人防护。
野外游玩,还要注意蚂蚁出没。“蚂蚁蜇伤后立即反复冲洗,有全身反应者应及时就医”。医生强调,不管红蚂蚁还是黑蚂蚁,咬伤后都不能大意,第一时间正确急救处理。而蚂蚁咬伤也是没有特效药物,不要迷信所谓“民间神药”,辨清蚂蚁或带上蚂蚁标本上医院就诊。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部分资料参考自:中国疾控、广东疾控、广州疾控、深圳疾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