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波:旅居西班牙(二题)

文摘   2025-01-18 12:02   北京  



驾考


2023年4月中旬,登陆西班牙阿利坎特,这是一个美丽的地中海濒海城市。在这里落脚,从这里出发,只为圆了走遍欧洲、见识世界的梦。习惯了国内随心所欲的自驾旅行,到了欧州也想开着车慢慢游走,慢慢体会和感受,这才是理想的旅行方式。对我而言,出行可以食无鱼,但不可以出无车,给梦想装上一个翅膀,那便是汽车的轮子。

由于中国没有签署《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中国驾照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尽管一些国家允许中国游客使用中国驾照公证件可以开车6个月,但这无法根本上解决准备常年在世界自驾旅行问题。于是,在欧洲重新考取一个驾照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凡事都有优先项,落脚欧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驾照了。虽然一些西班牙人开的驾校随时都可以找到,但对于没有西班牙语言基础的我来说,去了也听不懂,只能考虑华人驾校。由于三年疫情,一些驾校已经关门。四处打探,终于找到一家华人驾校。校长介绍学校的各种优势,给半信半疑的报名者倾注满满的信心。华人驾校费用大约比西班牙人驾校高出一倍左右,当即缴费注册成为一名新学员。

毕业这么多年,重新开始学习生活,每天按时到校,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虚心请教。生源匮乏是驾校的瓶颈,平时两三个学员上课,多时四五个,少的时候只有一人。可见疫情之后,欧洲的小公司也是惨淡经营。

师只有一位,是校长夫人。老师性格开朗,声音洪亮,哪怕是一个人在听课,也是认真对待。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在西班牙交通部考试题库中选取60套试卷循环讲解,不是系统讲解交规,而是结合试卷解释交规,60套卷子1800道题也基本覆盖了交规知识点。

试卷均为西班牙文,校长和老师都一再告诉学员,学完交规,通过考试,又可以基本学会西班牙语了,一举两得。这也许是对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会有这样的收获。但是,对于一门陌生语言的学习和记忆,60多岁的人没有一点优势。上过四次课,果断向老师要求改用英语学习和考试。老师说得很明白,用英语考,她教不了,需要自学。自学就自学,作出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

外语一直是我的弱项。1978年考大学前,中学不开外语课,上大学后从ABC学起,死记硬背一些语法和单词,听力和口语几乎等于零。1982年研究生考试,英语得了62分,当时对研究生的外语考试最低分数是45分。研究生毕业之后,再也没有使用过英语。时隔40年重新捡起,心中忐忑,却别无选择。交规的词汇专业性强,很多单词、短语都未曾见过,唯有反复记忆,死记硬背。每天使用电脑在西班牙交通部网站上刷题,前后做了近150套卷子,每套卷子30道题,总数超过4000多道题,其中有很多是相同和近似的题目。天天做,反复做,一个笔记本抄写了许多单词和词组。

西班牙交规和中国交规有许多不同,更详细,更具体,更全面。一日,有道题弄不明白,拍照发给老师请教,老师回复:英语的题别问我。一句话惊醒了我,一切全要靠自己。这些题目中有太多陷阱,细微的差别,答案不同,稍不留神,必定选错。有些题目的答案意思完全一样,但只有一个选择才是正确。如果选择其他,失分无处讲理。比如,答案中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其他答案包含了解释和说明,对不起,如果选择了带有说明和陈述的答案就错了。有的题目答案相似或近似,只能选择规定的那个对的答案。这些都是在反复做题、反复试错过程中慢慢总结和归纳出来的。西班牙交通局的网站智能化程度很高,一张卷子做完后,如果重新再做,答案的顺序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此多的题目平均做了五遍以上,多是在夜深人静时灯下苦熬,生物钟因此颠倒,至今晚上精神抖擞,白天沉睡不醒。

经过三个月的突击,参加了第一次理论考试,时隔近40年又上考场。记得研究生毕业时,我和师兄在宿舍高兴得手舞足蹈,庆祝再也不用考试了,而今再战沙场,一如过往。西班牙驾考每人一台电脑,每人随机一套试卷,都是电脑自动生成的,没有可能抄袭他人。打开电脑那一刻,有点蒙,以为考试电脑上都是显示英语,其实不然,试卷有关说明和操作指示是西班牙文。当然,试题是英文。30分钟30道题做完,觉得并不是很难,自以为有两道题没有把握,只要错误不超过四道题就可以通过。提交试卷和关闭电脑也遇到了问题,瞪大眼睛也搞不清楚那些西班牙文是什么意思,很怕点击错,只能举手请考官过来帮忙提交。一个考场五六十个考生,三四个考官来回巡视,考场纪律没得说。晚上,考试结果出来了,错8道题!惊掉了下巴。至于错在哪里,全然不知,考过什么题目大多都不记得了。

继续学,准备十多天后的第二次考试。这十多天比此前更加努力,不信就考不过去,当然,考不过去十分正常,包括西班牙人在内,能一次考过的也是少数。所在驾校学员中考过四次五次的都有,一次通过的少之又少。只能说明西班牙的驾照门槛太高,考取不易。

第二次考试通知下来了,8月4日考试。驾校校长高兴地告诉我,我这次分到了纸质试卷,纸质试卷比电脑试卷容易。我跟着开心了一下。校长依旧开车送我去考场,提前到了,坐在路边闲聊,9点半考试,让我9点15再过去。9点10分,我说我先过去吧。在考场门口,考官正在点名,点到最后也没有我。向一个考官询问,考官搂了一眼名单,告诉我等着,直到9点30分考试已经开始,仍然没有叫我进入。我猜测是纸质考卷的提前进去了,就在考场门口向一个考官打招呼,并把身份证呈上,过了几分钟,他出来领我进入考场,在门口位置给我找了一个座位,再给我发了一份纸质考卷和答题卡,特别友好地用手势指导我填好居留证号码,答题卡上已经打印上我的名字。过一会儿又过来看看我是否在答题卡上填对了位置。考场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原来,纸质试卷答题时间比电脑试卷时间长,9点15分就入场考试了。


再说这纸质试卷,百分之百比上次电脑试卷难度增加,进入考场之前的高兴劲儿瞬间消失。试卷显然是反复使用过的,试卷有些皱褶。纸质试卷最大的问题是读懂题目后,要在单独的一张答题卡上填写,稍不小心,就可能张冠李戴。还有,纸质试卷的图印刷不如电脑上清晰,也不能像在电脑上放大观察。也许准备充分,并没有遇到完全不会的题目。略作检查,准时交卷。整个阿利坎特只有这一个考点,每天上午会有多场考试。这天是8月份驾考的最后一次,8月份直到9月初这里很多部门都放假了。过了四天,驾校通知我的考试通过,仅错了一道题,在电话了都能听出校长溢于言表的兴奋,说当年他驾考也只错了一题。三个多月的付出没有白费,松了一口气。

理论考试这一关闯过了,还有路考。一步一步向前走。9月11日开始练车,驾校老师亲自随车当翻译,这是所缴费用里包含的服务。老师结束四学时陪练后,我从国内快递过来的翻译机也到货了,成了我和教练沟通的有效工具。教练是一位67岁的老先生,当了多年教练,把我当成西班牙人了,不停哇啦哇啦,以为我听得懂。其实我一句都听不懂。他说,他是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人。我知道我只能忍。前期缴费20课时,其中一次为路考。考试时间原定10月4日,不知什么原因改到10月21日。考试时间延后,课时已经用完,便加了6课时,免得考试前手生了。还剩4课时时,终于彻底无法忍耐老教练的教学方式,上课的乐趣全无,每次上课都希望尽快结束。

华人驾校没有自己的教练和教练车,和西班牙人驾校进行校际合作,路上练车实际是由西班牙人驾校安排。直接请西班牙驾校教务老师给换教练。过了两个星期,加了两个学时后开始跟新教练练车。新教练40多岁,个头不高,不苟言笑,让我自由开,他会在本子上做些记录。停车后他会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很是有效。第二次之后基本就不太说什么了,并给予鼓励,说你开车没有问题。我说我有问题,路考时我听不懂考官的指令。考官都是用西班牙语发出指令,开始驾校老师说可以请考官说一遍西语再说一遍英语,而教练说,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办法就自己想办法,从网上搜索各种西班牙驾考的资讯,下载了大约70多个有关道路练车和路考指令的短语和句子,请国内一位懂西班牙语的朋友朗读录音,每天听一下,渐渐对这些指令有了感觉。10月31日是路考日。考试前两天,教练发来教练车的灯光使用和发动机各部零件说明的视频,赶紧看了一遍。韩国现代车,以前没接触过,特别是发动机各个部件的位置都不了解。看了一遍,立马记住了,机械方面的知识,对于在国内开过27年车的老司机不是件难事儿。次日,主动给教练演练一遍,教练点头肯定。

10月31日,终于迎来了路考日。考官是一位年长的女考官,非常严肃。我们车有5个人参加考试,大家拿出身份证给考官查验身份,然后在考试表上签名,两个人一组上车考试。好像没有见到别的车有考核发动机的,我们有幸考了。首先指令我打开发动机盖,好在看过教练给的视频,很麻溜地拉动发动机盖拉杆,打开发动机盖并支好支架。又分别让其他学员指出冷却液、机油、油尺、玻璃液、冷冻液、刹车液、保险盒、空滤等位置,大家都顺利完成。开车路上,她给我发出大约20个指令,其中一处我发生了问题,让我在前方左转,因为不是本地人,不熟悉那个地方是开放式广场,远看就是一条直路,便转到里道准备左转,到了路口发现是广场,需要在右道右转然后左转,这是西班牙特殊的交通设计。内道只能直行,那就直行吧,将错就错,这个时候不能停车调整的。继续前行,又听到左转指令,顺利完成。这属于小错,不影响考试结果。

考试结束,考官对我的考试做了小结,说,有的地方速度可以快一点。我像鸡叨米似地点头,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回事儿,我才不会超速呢,很多街区里路况复杂,两边都是车或让行标志,限速20公里,超速也是要扣分的。宁肯慢,绝不快。考官没有当时给出结果,让我们5个学员四天后听通知。第三天,通知来了,我通过了,哈哈哈!其他几位学员是否通过,不得而知,我们互相不认识。

累计历时约4个月,考取了西班牙驾照,对于我们这些老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驾照有了,需要立即行动起来,通向欧洲各国的路,必定留下我的足迹和车辙。

体检

在国内就很少体检。从国企出来13年了,其间只做过一次体检,还是在老同学马世力教授催促下去做的。

在国企工作时,每年一次体检,那也是可信可不信的事儿。记得一次总公司体检,人事处处长早已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做B超时,他问医生:我的胆情况怎么样?医生说:你的胆挺好。这位老兄直接打人家脸了,说:我没有胆。医生大囧,马上再次检查,的确没有胆。

这种体检也有靠谱的时候,只要有一半准确,也算没有白白浪费体检费。一次体检,检测血型为A型,让我大为疑惑。在中学时,一次一位上夜班的女工被火车压断了腿,第二天就动员学生去献血。我是学校红卫兵团主任,自然要带头去。验血结果是AB型,无法献血。从此,我就知道自己是AB型血型。当我跟体检医生说,我是AB型血时,她很紧张,立即做第二次测试。结果出来了,她理直气壮、斩钉截铁的说:你就是A型血。说话的调门儿都提高了几度,为自己洗刷了冤枉。此后,我就勉为其难地接受自己是A型血的事实了。也是在总公司体检时,查出糖尿病,至今20多年过去了。只有近几年才开始按照医生要求吃降糖药。

国内的降糖药看来效果值得商榷,血糖控制得不好。在西班牙看了医生,医生只管开处方,自己去药店买药。这样的机制很好,不会出现医药代表和医生沆瀣一气的问题。一度降糖效果明显,架不住我全不忌口,血糖忽高忽低。

昨天做了一年一度的保险内的免费体检,算下来已经好几年没做过体检了。这里的体检和国内不一样,每个人都由护士专门带到体检位置,抽血、验尿、胸透、超声波检查。认真负责,绝不马虎。抽血环节没感觉疼,抽了5管血。抽完血,我习惯性地用手去压棉团,护士立即制止,用胶布做了固定。今天验血报告出来了,发到电子邮箱里,整整6页。各项指标不错,除了糖尿病,处于控制良好状态,还有荷尔蒙偏高。胸透和超声波还没结果,等待中。国内也做过几次血液化验,都需要去医院打印,我几乎都忘记了去取结果,不了了之。

西班牙的医院不会有人挤人的壮观场面,看病需要预约,大家也不会有事没事都喜欢往医院跑。医院里面井然有序,医生护士也都是谦和友好。不懂怎样取号,护士会到取号机帮忙把号取出来,再带你到指定科室门口。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无可挑剔。以前也有过疑问,看病都需要预约,如果突然生病怎么办?现在知道了,可以去急诊医院。在欧洲服务行业里,银行是最差劲的,怎么骂都不过分。在一些银行里,客户就是孙子。一言不合,就会被拒之门外,冷眼冷脸是常态,除了少数好人。提到这里的银行,忍不住咬牙切齿了。

说到看病,得说说自己治牙。前一两个月在旅行途中,牙疼得要命。回到西班牙,朋友立即帮忙挂号。医疗保险包括每年一次洗牙服务,但治疗还是要自费的,因为有保险,可以有些折扣优惠。经过检查,4颗牙需要根管治疗,费用1219欧元,相当于9200元人民币。已经做了5次治疗,每次都要1个多小时,甚至2个小时,不知道后面还需要几次。以前听说出国的人都喜欢回国治牙,说会省很多钱,现在看来不太可信。

我不享受免费医疗,但西班牙人和有永居的人都享受免费医疗。如果一个人有某种疾病,家庭医生会定期通知去复查。所谓家庭医生,就是去医院看病了,出诊的医生就开始对你负责了,会给你医疗建议,协助联系专科医生等,被称为家庭医生。不得不赞叹这样的医疗体制,更要赞美那些医生。

这样医疗体制下,没有人因为没钱看病而等死。健康的社会包括健康的医疗服务体制,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让人们有了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是真切的可触摸的,而不是口号般的空喊。


丁东小群的视频号已经开张,欢迎关注:

有人提供绝版电子书。需要者可搜微信号sjyxkj02,或扫二维码:

丁东小群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