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家中告别了世界

文摘   2024-12-15 10:42   北京  

岳母张今慧走了。

她在世上,走过了95个春夏秋冬,又在家中床上躺了14个月。

1211日上午930分,她停止呼吸。保姆为她穿上了寿衣。中午12点,我们打电话联系保定市殡仪馆。下午1点,灵车到,我们抬棺登车,护送她进入殡仪馆太平间。13日上午10时10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完成了遗体火化。

岳母以近97岁的高龄,辞别了这个世界,她走得很安祥。

她最后一次进医院,是六年前,呕吐。那两年,每隔一段时间,她会呕吐一次,常常是吃的不合适造成的。这次妹妹决定送她到医院检查,医生看了化验单,说她血色素太低,保姆又说大便偏黑,其实是她饭前吃护胃药造成的,保姆和妹妹都不知道。医生怀疑她胃出血,决定给她输血,但血库里没有合适的配型,建议她转到北京。妹妹叫了救护车,一路陪同,上了高速公路。弟弟联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同意接收。经重新检验,在ICU病房输了血。但等不上普通病床,我们只好把她拉回保定有病床的医院。是不是胃出血?医生仍然不能确诊,但不让她进食进水,说最少要输液15天,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岳母说,特别想喝小米粥。我说,舟车劳顿,她已经够难受的了。再不让吃饭喝水,不会增寿,只会折寿,别在医院折腾了。岳母输了几天液,决心回了家,慢慢恢复了正常饮食,身体也没有不良感觉。以后,再也没有查过血色素。一场疑似胃出血的风波,就这样不了了之。

从此,家人达成共识,老人尽量不住医院,虽然她是离休干部,可以全额报销。她住在家中,靠保姆一对一地照顾。我们姐妹兄弟,按月排班,轮流回家看望。

接着就遭遇三年疫情。看望成了奢望。有一次,我们事前与保定社区联系,可否回去看望老人?答:可以。我们乘火车到保定,刚进家门,居委会便打来电话,说本市区发现一名疑似,要求我们到酒店自费隔离14天,或赶快离开保定。我们只好匆匆告辞,提心吊胆地返回北京。回家还是被安了电子门禁,隔离了好几天。回想起来,岳母幸亏选择居家养老,如果住养老院或医院,成年累月不准亲属探视,真是不堪想象。我们有朋友,长辈住院两年间,都不许探视,直到去世。还有朋友从国外万里迢迢回来探望母亲,养老院也不让见面。

疫情结束时,岳母和保姆难免染上新冠,但不严重,发了两天低烧,就过去了。大家都说,老太太命真大。

20239月,她在床边坐了一个屁股蹲,腿一碰就疼得受不了。请大夫到家里诊断。大夫说,是不是骨折,在家诊断不了,得送医院,拍片子。我们商量,不送医院了。就算诊断为骨折,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愈合手段。伤筋动骨100天,只能靠自愈。送到医院检查,抬上抬下,不知得让她遭受多少次剧烈的痛疼。

我儿子马上给姥姥订购了可升降、可翻身的自动护理床。她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不疼了。但从此以后,再没有力气下床。保姆王同芬把她照顾得很好,直到最后,干干净净,身上也没有生褥疮。她饭量不错,早上能吃两个鸡蛋,一碗奶;中午能吃十来个饺子。她的困扰主要是精神寂寞,盼着儿女们去看她。

不能行走,身体便日趋衰弱,肌肉逐渐流失,就这样,她慢慢地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

在家中离世,还是遇到了一点麻烦。

她停止呼吸以后,妹妹拨打120,请急救车上门。对方问老人情况,妹妹实话实说,刚刚咽气。对方说,人死了,就不属于我们的服务范围了。

只能选择另一个途径,通过社区开具死亡证明。社区知道老人的情况,每月发放高龄补贴,他们都要通过视频了解老人的身体状态。他们在证明信上盖了章;社区卫生站也盖了章,他们原来可以开具死亡证明,最近这一权限被收到乡卫生院。我们拿着两份盖章证明,找到乡卫生院,医生让我们看贴在墙上的规定,出具死亡证明,要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和办理人的身份证,还要提交一张所有直系亲属对死亡无异议的文书。这可让我们作了难。岳母有五个儿女,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太原,最远的在广州,正在赶来的路上。如果等大家都签字,再开死亡证明,殡仪馆那边的后事安排就很难确定日期。好在乡卫生院医生通情达理,允许我们先拿死亡证办理丧事,后补亲属无异议文书,总算没有影响丧事的顺利进行。如果不是这位医生的人性化处理,我们在开具死亡证明环节就卡了壳。

回想七年前,我母亲95岁时,凌晨两点多呼吸渐弱,我们打120,急救车大夫半夜上门做了心电图,确定老人家已经离世。第二天,让我们到急救中心取回死亡证明。我们当时就思考,岳母也可以这样选择。

母亲和岳母


我觉得,高龄老人在家辞世,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安排,起码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生命垂危的老人送进医院,医生明知回天乏术,也不可能不检查,不抢救。化验,插管,用药,打强心针,心脏按摩,占用病床,进ICU,都是常规操作。人在医院过鬼门关,支出几千到几万元,司空见惯。有些高干,在医院用人工手段延长寿命,医疗支出更是天价。这样做,于个人,于家庭,于社会,是必要的选择吗?值得反思。

如果高龄老人尽量选择在家中辞世,成为社会风气,节省的医疗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相关阅读:

母亲安息


提供绝版书电子版,有偿服务,需要者可以搜索微信号sjyxkj02或扫以下二维码:


丁东小群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