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走一走确实能消除对世界的误会。

情感   2025-02-08 22:57   山东  

【好词好句:1360】

1

认为受苦能创造伟大艺术,这乃是一种可恶的谬误。受苦使人盲目,使人耳聋,使人毁灭,且常常使人死亡。

——布罗茨基《小于一》


2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别人对我的看法根本不重要呢?

从意识到“别人只是动动嘴皮子,而为此别扭改变、承担各种后果的人是我”开始。


3

知乎有个问题,说乱世的时候“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对不对。

我点赞了一位答主,他举了波黑内战时期的真事儿。

活下来的还是遵守道德与规则的人,能为别人创造价值有一技之长,懂得如何合作的人。

趁火打劫的人几乎全灭,反而是维持秩序的帮派能活到最后。

——汪有


4

成长是:

· 停下来感受情绪,而不是任其爆发

· 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 设立健康的人际边界

· 寻求帮助而不独自挣扎

· 能够听取建设性的反馈

· 可以犯错,但要从中学习

· 认识到:人生就是有时风雨有时晴


5

在关系里不被消耗的两个准则:

第一,自我大于关系,自己生活的平稳,身心的健康,人生的目标,比关系重要,因为关系可以换可以更新,但自己的心、身体、梦想不可替代。

第二,一旦有人触犯到你的边界、原则,你要表示你的不接受、不妥协。哪怕舍弃关系,独处独行也可以,继续发展,遇见新的缘分。

独处自乐、边界清晰、保持发展。


6

在文学、艺术中,一心想有独创性的人绝不会有任何的独创性,但是,如果你只想讲出真理(一点也不在意这个真理以前怎样频繁地被人讲述),十有八九在无意之中,你就已经有了独创性。这个原则贯穿整个生活的始终。

放弃自我,你就会找到真正的自我,丧失生命,你就会得到生命。每天顺服于死亡,顺服于自己的抱负、挚爱的心愿的死亡,最终顺服于整个身体的死亡,全心全意地顺服,你就会发现永恒的生命。

——《返璞归真》


7

人真正重要的就是温饱。

这件事解决了以后,至于有人喜欢自己有人不喜欢自己,自己有没有条件到处旅游等等,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

就像汪建说的,“真正的痛苦就是来自吃不饱穿不暖,其它精神问题可以靠自己去化解”。

或者就像李诞说的,解决了温饱就解决了人生95%的痛苦,剩余的5%就是对人生的玩味消遣。


8

赞同一个说法:一个人无论再开朗再出色,如果长期身陷有毒的关系和环境里,也会变得暗淡无光、歇斯底里。「人要到能托举和滋养自己的地方去」。

如果外部环境给不了我滋养,我就为自己创造。为自己找到真心支持和欣赏我的朋友,找到能够胜任、让我有成就感掌控感的事,能让我专注地成长和探索的独立空间,追逐给予我榜样力量的领路人。我发誓不放弃滋养自己、支持自己,对自己真诚,也吸引同样真诚的人。


9

喜欢吃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种好奇心。什么都想试试看,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懂得欣赏食物的人。

——蔡澜


10

蔡澜: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口味,来贬低别人的饮食文化,只要不是太过穷困的地方,都能找到美食。而怎么去发掘与享受这些异国的特色,才是作为一个国际人的基础。拼命找本国食物的人,不习惯任何其他味觉的人,都是一些可怜的人。他们不适合旅行,只能在自己的国土终老。


11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为谁为某事物付出了做了什么,就产生极强的连接感和同类感。这样会很难接受不了对方和自己想象不一样,也接受不了一丝丝的崩塌,太激烈了。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什么样的公式,很多时候你我突如其来的受伤感和辜负感,对方也是莫名其妙的。 

在当下,在此刻,我要做什么说什么仅是因为我自己乐意,不是为了任何人任何群体,这样会轻松许多。

——黄腿肠


12

我希望他知道快乐的秘密。这很简单,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而那技巧就在于随心所欲地做任何让你开心的事情,只要不伤害到你身边的人。

——詹姆斯·罗兹《重要的是音乐》


13

人多走一走确实能消除对世界的误会。

我想起来我第一次去英国。在我想象当中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定是金碧辉煌,高楼大厦高耸入云,街道宽阔笔直,清洁工们把街道打扫得一尘不染。抱着这个幻想让我对英国的第一印象非常失望,别说高楼不多,连街道也不算干净,到处都是有历史年头的建筑,后来发现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都这样。

还有一次是朋友约我去土耳其。我印象中土耳其应该是穷山恶水(游牧民族祖先,穆斯林信仰,名字里带“土”,你很难往美好的方面联想),那老百姓应该也民不聊生,治安应该也差,但我最后还是决定去看看。然后发现首都伊斯坦布尔就是一个欧洲大都市的样子,毕竟过去大帝国的首都。土耳其人不但不土,而且大部分男女老少穿着还都挺时髦。去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城市,发现老百姓不但没有民不聊生,反而过得很幸福,不少人住着漂亮的house,有庭院,游泳池,生活里也没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我的一个澳洲朋友以前跟我说,他曾经以为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跟印度应该差不多,他去过印度,所以想象中的中国就是一个更大版本的印度。直到后来他去中国旅游,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发展程度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虽然媒体炒作中西对立,但他发现中国老百姓都很友好。

后来每去一个新的国家,我都有种“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没去看看,我们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认知都是有限的,这种局限导致了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错位,以致有些向往,有些厌恶,都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

——大厨elax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
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
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

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丁是丁
看见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