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是一种信念……

情感   2025-02-05 20:10   山东  

【好词好句:1357】


1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一个缺乏常识的环境下,一些缺乏常识的人既对自己的能力自信满满,又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坚信不疑,还对自己的道德激情深感自豪。

——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


2

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着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而永远不能超脱。

——三毛


3

不要幻想改变别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更不要说别人了。更何况,改变别人,就是灾难的开始,会同时折磨你们两个人。


4

在投资自己时,千万不要犹豫。

· 书籍

· 健身

· 优质食品

· 心理健康

· 个人发展

这些投资会带来长期的回报。你永远不会后悔。

——sahibloom


5

“How to do great work”

· 保持真实,培养个人的工作风格

· 和你想成为的人一起合作

· 学会分辨痛苦,好的痛苦使你成长,坏的痛苦则会摧毁你

· 不要仅仅因为他人正在做什么/有什么成就,就盲目跟随

· 让好奇心引导自己,它不会欺骗你

——Paul Graham


6

拯救欲不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拯救欲本质上也是一种欲望。你有这种欲望,就像一个钩子,会驱使你不断的和糟糕的人成为对象或朋友。因为只有糟糕的人才能满足你的拯救欲。

还有就是,你这种心态很容易被骗。别人稍微装一下可怜,稍微哭一下,稍微诉一下苦,你就失去理智了。

心有余力时适当帮助一下别人是很好的,但要建立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上。


7

看了一下马斯克的DOGE的查账,根本就用不上什么审计师,直接就大数据分析,端到端的数据一笔笔查得非常准而且快的要死,感觉以后很多传统职业危险了。

以后做假账贪腐除非你把端到端的数据都作假,但怎么可能,总不可能纸币交易吧。


8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看不到任何人的,只沉浸在自己的需要和幻想里,他人只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如果你看到一个成年人一直沉浸在自我中心的状态,看不到别人,欲望受挫立马情绪失控,可能需要考虑TA是否固着在了婴儿的位置上。

——心开目明


9

许多人是赚到钱后才懂经济学的,而不是懂了经济学才会赚钱,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了,很多人都在学习赚钱的知识,但很多人都摸错了门,事实上并不是这些东西没用,而是这些理论并不能帮你直接赚到钱,赚钱需要的不是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赚钱靠的是管用的生意经、一个思维方法的指引,你听话照做就能赚到钱。

——消样的世界


10

现实中观察,那些发自内心热爱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的人,那些能够从生活细节中获取愉悦感的人,不论他们的来路如何坎坷,命运如何波折,他们的本性往往都是向好的,逐光的。他们更有力量和耐心去把自己扶起来。每一份热爱,每一刻愉悦,都是滋养和助力。


11

有个说法叫“避旧”,就是说身弱之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要避开或减少链接过去的人事物。因为从环境塑造人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身弱,通常就意味着在过往的人生历程中,他周围的人事物很大概率都是损耗他的。养育自己就要懂得趋利避害。

——我心焕然


12

能让人很看开的5句话:

第一句,“勇敢的人先享受自由”

第二句,“少和人纠缠,多看大自然”

第三句,“能量低的人,识别不了优质资源”

第四句,“每天吃很多琐碎的苦,大苦就吃不起了”

第五句,“眼睛长在前面,别向后看”


13

小地方的社交圈子,是非特别多,平时大家聚在一起,不是商讨怎么搞钱、如何成长,而是想看谁家又倒大霉了,你家里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邻居们都一清二楚。

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普遍向往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扎堆,并且不断地模仿学习;在小地方生活的人,普遍爱嚼舌根,把“笑人无,恨人有;嫌人穷,仇人富”展现得淋漓尽致。

——楼市诸葛


14

直觉的培养:

· 对问题和资料进行长时间的思考,直到思想的饱和

· 紧张工作一段时间后,暂时放下工作有助产生直觉

· 记下一闪而过的念头,即时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但有可能在日后发酵的点子

——Beveridge


15

明天会更好,是一种信念;

不但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

如果真的失败了,就爬起来继续干。

明天会更好,不是安慰剂,是信念,是一刻也不应该忘记的信念。狂风巨浪中,一定有幸存者。幸存者不但可以活下来,在经历了痛苦的撕裂过程后,还会与过去的自己有显著不同。

不要害怕恐惧和焦虑,因为恐惧和焦虑本来就是常态。

要相信那些卓越的人一样会经历这些黑暗的时刻。学会享受这难得的旅程。因为并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高峰的体验。

要日思夜想、拼尽全力地做一件事情。

十八般武艺,全力以赴,相信感召的力量惊人,可以创造奇迹。

——《靠谱》


16

很多人觉得赵本山现在的表演水平远不如当年,还收这么高的票价,就是在割韭菜。

球星退役后的慈善赛也一样,竞技水平跟退役前根本没法比。还有歌手的演唱会,中老年人的唱功再好也比不过年轻时候的巅峰期。

依然有大批粉丝买单。

其实粉丝们并不是傻,而是在明星们最好的年纪,粉丝们又忙又穷,哪敢追星,有点钱了却赶上偶像英雄迟暮,亲眼一见算是对青春的弥补。

人生里就是有很多这样的时间差。

——大厨


17

不慌不忙能言善辩真的太重要了。美加两国孩子从小抓起,到了公司,个个口才一流,场面再大也不怵,反而愈加给力了。这种能力就是可以把三分的水平搞成九分。通过主持会议的节奏,传承,给各个参与者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贡献被承认放大。

然后在大领导提问的时候侃侃而谈(其实这种场景没有几个人知道说得对不对),就圆满展现了一个高级人才的人设。你以为这是个设计大牛在发言,结果看看人家大学专业,是法语文学。每每这种时候,我就想起读MBA时遇到的一个开跆拳道武馆的韩国同学说的话:他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助手,说起话来像有博士文凭的。

在这种文化里,外国人永远是吃亏的,哪怕是用根同族的非英语欧洲移民也一样。

——Ridiculeisnormalcy 


18

中国的老人们,真的跟enjoy这个词很不熟。

我们每次带老人出来玩,从出门那一瞬间起,他们就在催,早点出发别迟到了,上飞机提前排队怕上晚了,先跟空姐要毯子怕后要就没了,到酒店始终在倒腾看水够不够喝,第一件事就让我打电话要更多水。

一到早晨,如果房间离得近,你就听到他们趿拉着拖鞋忙前忙后,把自己的行李要收拾很多遍。孩子去海滩玩,一直在喊注意安全,注意安全。然后去吃各种美食,一直在批评外国的吃真难吃,还是我们中国好(但每次问要不要出来玩,都要来)。

我固然脾气很好,但有一瞬间,看见餐厅有几个年龄差不多的意大利老人,跟着音乐跳起舞,我就很羡慕啊。

我不是在责备,这个有很多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惜,花那么多钱来度假,为什么一点都不体验快乐呢。也可能是东亚人特性吧,我觉得我可能也没那么chill,就是,以此为鉴,也提醒自己吧。

——老柴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
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
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

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丁是丁
看见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