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生露凝,故称“寒露”。寒露时节,昼渐短夜愈长,日照逐渐减少,热退寒生,气温随之降低,而人的机体也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寒露时节我们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顺应自然变化,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拥有健康体魄呢?
衣——多保暖、慎秋冻 |
虽然老话说“春捂秋冻”,民间也有用“薄衣法”来增加抗寒能力的习俗,但“薄衣法”往往是指在夏末秋初之时,通过减少加衣使人机体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来增加抗寒能力。但在已转寒凉的寒露时节,使用“薄衣法”则应慎重,很多人觉得冷,却因为“春捂秋冻”这样一句话而硬撑,最后落了个感冒、腹泻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寒露时节,人们绝不能盲目减衣,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以防寒邪入侵,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保暖。
在衣物材质的选择上,建议市民选择全棉、薄羊毛等保暖性好的面料,温暖又舒适。而在保暖部位上,应注意保护好头部、颈部、腰腹部和脚部。挡风保暖的帽子、围巾、披肩、立领装等可有效地防护以减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避免头颈部血管因感寒收缩发生头痛或脑血管意外,预防胃部不适、疼痛等消化道疾病和痛经等情况有着积极作用。
食——养阴润燥、少辛增酸、忌生冷多饮水 |
秋季特点是“凉燥”,凉燥侵犯人体,尤其容易损伤肺脏,出现畏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口干,口腔溃疡,鼻咽干燥,喉咙干痒,干咳少痰等呼吸道症状。此外,由于阳减阴增的季节变化,也容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因此,寒露时节建议人们在饮食上选用性平偏温有着养阴润燥、益胃生津功效的食材,如芝麻、核桃、山药、红枣、莲子、银耳、百合等,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增强体质。由于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等辛辣芳香食物在食后容易伤阴内生虚火,因此不宜常吃、多吃。相反,山楂、柚子等酸味食物可以适量增加,以收敛肺气。由于天气转凉,不建议市民过食生冷食物,防止增加胃肠道疾患。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失水,市民们记得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也可适当饮用蜂蜜水润肺通便。
住——保湿、通风、防寒 |
寒露时节,空气湿度降低,人们在居家办公的室内场所可使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并定期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来减少室内病菌滋生,保持空气清新。此外,由于夜间温度较低,人们应关好门窗,防止寒气入侵,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行——动静结合,畅快情志 |
适合秋季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但建议轻度和缓的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运动时间最好选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段,避免早晚气温过低时运动,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耗散精气津液。
由于寒露时节天气变冷,易引发伤感、忧郁等情绪,这个时节市民朋友可以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出游,欣赏大自然风光,释放压力,保持愉快的情绪。
养护调摄,预防疾病 |
寒露时节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体质不佳的人群可能无法迅速适应天气变化,导致一些常见疾病如呼吸道疾病、胃肠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加重或复发。除了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上要注意之外,市民们还可以通过泡脚、艾灸、按揉穴位等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强身健体。在艾灸穴位的选择上,关元、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可以起到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等增强体质的功效。而通过按揉太渊、中府、云门等穴位可起到治疗诸多肺系疾病的作用。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为“哎哟不怕”设一颗小星星吧~
可以更快找到不怕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