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CSZ观点 | 财政部10万亿为地方政府减负,将带来哪些影响?

学术   2024-11-21 17:41   广东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此番财政操作除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6万亿债务置换限额,还包括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总计4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加上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总计为地方政府化解未来4年内债务12万亿元。

1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全球政策协同研究中心主任、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安子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研究员李海博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中指出,从短期来看,此次化债方案是近期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重头戏”。从长期来看,化解地方债务事关我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也是为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动能、化解风险和减轻负担。此次化债政策发力后,能够缓解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随着债务风险的化解,地方政府将腾出更多资金和时间投入推动经济发展中去。同时,由于缓解了短期内的预算约束,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从而更大力度地支持科技创新、培育经济长期增长潜力,推进更长远和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文章原文分享:


(一)此次化债方案,为何能收到市场如此大的关注?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短期来看,此次化债方案是近期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重头戏”。9月以来,伴随着全球宏观政策开启宽松周期,我国政策空间得到大幅拓宽,多部门密集发声,明确推出或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并在反应最快的金融市场已取得显著反响。其中货币政策的首轮增量措施已在此前基本落地,财政政策对化债的支持在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有所预告,但具体措施按规定需经11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因此市场在对化债政策已有所预期,特别是已有所反应的前提下,特别关注方案的具体落地。从长期来看,化解地方债务事关我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为未来经济增长释放动能、化解风险和减轻负担,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一是化债规模,此次方案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本次化债政策共计支持12万亿元,政策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能够缓解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余下的部分能够靠地方政府自己的能力解决。

二是操作方式。此次化债举措以债务置换为主,由“6+4+2”三部分组成。“6”是一次性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自2024年开始每年2亿元。这部分是本次化债举措最主要的部分。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每年制定年度预算时,在去年基础上确定新一年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一般会随着经济发展和预算增加而增大。此次一次性新增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就是在未来三年常规的债务限额调整基础上,再额外增加一部分限额专门用于地方化债,是对地方化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支持。“4”是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这部分举措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地方政府每年新增的债务限额中,至少确定8000亿元用于化债,体现对化债的持续性支持和决心。“2”是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改隐债2万亿元按原合同偿还。这是指这部分总计2亿元的隐债不必在2028年前提前偿还,缓解了2028年前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政策的落地,将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

按照政策传导机制分析,首先是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在“付息”方面,用低利率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能够为地方政府节省利息支出,根据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在“还本”方面,用纳入限额管理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能够缓解2028年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偿债压力,解决了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

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一旦缓解,在短期内能够增大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和空间。地方政府原本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将能够用于投资、消费类的财政支出,直接提振经济的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并且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支持是有乘数效应的,经济最终的增长将数倍于地方政府减轻的债务压力。

在长期,增强经济的持续增长动能,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此次化债,让地方政府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腾出来,更多投入到推动经济发展中去。同时,由于缓解了短期内的预算约束,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平衡短期和长期收益,从而更大力度地支持科技创新、培育经济长期增长潜力,推进更长远和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二)商业银行是地方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新的化债政策落地,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那些影响?


商业银行是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债权方。用低息的专项债置换这批债务,将降低银行息差,减少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由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地方债相关业务占比更大,此次化债对这些银行的影响可能更大。但另一方面,用信用等级更高的专项债置换各类隐性债,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了银行的信用,同时也减小了银行的风险敞口,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与可持续性。长期来看,地方化债将能够促进地方银行等金融业的业务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三)当前市场环境下,在该化债政策的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向?


一是在当前国家逆周期调节加力增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缓解隐性债压力“轻装上阵”,能够有更大的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来支持经济平稳向好发展。随着化债政策的推进,值得关注各地政府推出更多更有力度的促消费、促投资、促增长举措。

二是随着地方政府缓解了短期内的预算约束,地方政府能够更注重长期增长动能和财政可持续性。值得关注各地政府优化财政对科技和产业的投入,强化对创新要素的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相关链接


美国大选,迎来最后揭晓时刻

香港未来如何发展?RUCSZ深度解读《香港施政报告》

RUCSZ观点|调休是怎么来的?你有节后综合症吗?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
着力打造立足深圳、服务湾区、面向全球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成为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先锋队和示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