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杨子式‘自恋型人格’特质解析:心理咨询师识别与干预指南

文摘   2024-11-12 14:00   希腊  


杨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随着《再见爱人 4》的热播,嘉宾杨子的一些言论和行为引发了广泛讨论。

大家纷纷在思考:杨子是不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患者?

作为心理咨询师,你是否也曾遇到类似的来访者,他们在初期表现得极具魅力,甚至让你难以分辨?

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帮助你识别和应对NPD特质的来访者,特别是在他们的理想化阶段。

在咨询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那些具有强烈自我中心倾向和特权意识的来访者,他们在初期往往展现出极大的魅力和理想化倾向,让咨询师感到被仰慕、被期待,甚至产生“救赎”的冲动。然而,深入接触后会逐渐发现,在这种理想化的外壳之下,隐藏着深层的不安全感、控制欲以及脆弱的自尊系统。面对这些来访者,我们需要格外警惕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特质的出现,尤其是在魅力和理想化的阶段,要精准识别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


|识别NPD的特质


NPD特质的来访者在早期通常非常吸引人,他们言辞得体、风趣幽默,甚至会让人感到“高人一等”的光环。然而,深入观察后会发现,很多自恋型来访者在面对亲密关系时表现出自负、缺乏共情、对规则的藐视等特质,这种表象下反映的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的极端追求。比如,杨子的案例中,他在公众场合多次贬低伴侣黄圣依的学识,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营造出一种“自己更优秀”的形象。


在来访者的自我叙述中,我们可能会听到他们对过往成就的频繁炫耀、对自我形象的极度关注,以及对自身“与众不同”的强调。这种夸大的自我表现可能会让人误以为他们具备极高的自信,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其脆弱自尊的一种防御方式。在与NPD来访者的互动中,咨询师需要保持观察力,注意他们是否对他人的情绪缺乏共情,是否总是倾向于将失败或困境归咎于外部环境,或是总将他人“物化”为工具来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

|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解NPD


在面对这些特质时,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理解视角。他认为,自恋型人格的形成根植于早期的自体关系——他们未能在发展阶段中获得足够的“镜映”支持,从而导致一种未能整合的脆弱自体。科胡特将这种未能整合的自体称为“碎裂的自体”,表现为一种对自我形象的极度敏感、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以及不成熟的情感需求。


在咨询关系中,自恋型来访者会常常寻求这种“镜映”:他们期望被无条件认同和赞美。这种需求会让他们在初期将咨询师理想化,并可能会在言辞间暗示出一种“我们相互了解”的特殊感。然而,随着咨询关系的深入,来访者可能会逐渐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挑剔和不满,尤其是在咨询师未能提供足够的认同和镜映支持时,这种情况在杨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面对“懂王”一词时,他无法接受这种微小的挑战,反而借机夸耀自己的成就,以试图“重塑”自己的优越形象。

|咨询中的策略:保持平衡与界限


面对NPD特质的来访者,咨询师需要特别注意在共情与界限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我们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镜映”,即理解他们的需求与脆弱,避免在最初阶段过早地揭示他们的自恋结构。然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被其“理想化”卷入过多,避免被“同化”成其自恋系统的一部分。


当来访者开始展示出对咨询师的过度理想化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对咨询师的关注逐渐转向对自身的关注,帮助他们意识到内在的需求。例如,在杨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探讨他的自我形象与控制欲的关联,帮助他逐步了解自己对他人的支配欲望如何影响亲密关系,并带出他的深层不安全感。 


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在咨询过程中不急于去挑战他们的自恋防御,反而通过细致入微的倾听与适当的反馈,逐步引导他们向内看。例如,当他们谈论自己的成就或对他人的控制欲时,我们可以采用“澄清”的方式,帮助他们去理解自己的动机和需求,而不是直接评判或揭露其防御结构。杨子在《再见爱人4》中多次贬低黄圣依的学识,可以视为一种对自身优越感的维护,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其深层的自我怀疑与对地位的焦虑。通过温和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并逐渐探讨其背后的情感需求。

|处理咨询关系中的“理想化—贬低”循环


在自恋型人格的咨询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理想化与贬低交替出现的“循环”。这意味着,当NPD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理想化需求未能满足时,他们可能会逐渐转向对咨询师的批评和挑剔,甚至是攻击性行为。这种“理想化—贬低”的模式在杨子身上也有所体现:他在与黄圣依的互动中,往往会在最初展示出“好丈夫”的形象,但当她提出不同意见时,杨子却会贬低她的能力或学识,以重新获得对自我形象的掌控。


当面对这一挑战时,咨询师需要保持稳定的情感反应,不被来访者的情绪波动所影响。在面对批评或贬低时,尽量不被其情绪感染,而是理解其背后的防御机制,通过共情的方式引导其去探索自身的焦虑来源,而非陷入反驳与对抗。例如,当来访者表达对咨询过程的不满时,可以先澄清他们的期待与需求,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探讨自己对控制与完美的渴望。



NPD特质的来访者往往让咨询师感到挑战与无力,因为他们的不安全感、控制欲与特权意识会在咨询过程中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然而,理解他们的需求与自恋防御,通过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视角理解其未整合的脆弱自体,我们可以找到适当的应对方式。在平衡共情与界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到内心的脆弱需求,并在更真实、成熟的层面上建立起自我价值感,从而逐渐走向自我整合与关系改善的道路。


在NPD的咨询中,我们可以尝试不以评判性的角度,而是站在理解的立场上,用镜映的方式帮助他们探究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耐心与支持,既是对咨询师的考验,也是我们帮助来访者走向整合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有类似的烦恼,可以预约我们的公益咨询

(三杯星巴克,购买三次深度倾听)

李倩心理分析
❤7年心理分析实战经验 ⭐300+读书会沙龙带领人 🌲聚焦原生家庭与财富卡点 🌞帮助咨询师从 0-1 做读书会 商业合作:cheer1001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