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往往已是重症,近 2 亿中国人还不知道自己病了

文摘   2024-11-03 16:36   贵州  
01
揭秘共同病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医学的迷宫中,有时候不同症状的线索会指引我们走向同一个谜底。三位患者,年龄、病症各异,却共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这是一种在中国影响着近1.76亿30至69岁人群的常见病,然而,它的诊断率仅为1%,使得OSA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个冷门病。
陈霖,一位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的副主任,曾经接诊了一位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这位患者的症状在药物治疗下一度缓解,但不久后又反复发作,让陈霖困惑不已。直到患者因为打鼾声过大被投诉,陈霖才意识到,这可能不仅仅是胃食管反流那么简单。打鼾,这个常被忽视的生活习惯,实际上是OSA的一个重要线索。
OSA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睡眠中的打鼾和呼吸暂停为特征。与普通的打鼾不同,OSA患者的呼吸暂停是一个潜在的健康风险。根据诊断标准,OSA患者在睡眠中每小时至少会出现5次以上的呼吸暂停,而重度患者每小时的暂停次数可能多达几十次。这种间歇性的呼吸暂停会导致慢性缺氧,从而引发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事实上,OSA患者的卒中概率是普通人的4.33倍,病死率是1.98倍。

曾有报道,一位患者睡觉时呼吸共暂停 263 次,最长暂停时间达 116 秒,图源/微博
陈霖的患者最终被确诊为重度OSA,并在呼吸内科的治疗下,不仅打鼾症状得到了缓解,胃食管反流也基本消失。这个案例给陈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醒了医疗工作者,对于OSA的认识和诊断同样重要。
然而,陈霖的情况并非个案。在我国,即使是呼吸科医生,对OSA的认知也参差不齐。袁晓梅,一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指出在学科会议上,睡眠障碍类疾病的关注度远不如其他呼吸疾病。这种认知上的差距,导致了OSA的诊断和治疗常常被延误。
陈霖的患者因为长期的反流,食管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狭窄。如果能够更早地识别出打鼾的病史,或许患者就能更早地得到确诊和治疗。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需要对OSA有更多的了解和重视,以便能够及时诊断并干预这一潜在的健康威胁。
02
OSA患者的治疗困境:依从性与认知的挑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疾病,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张宁(化名),一位27岁的轻度OSA患者,几个月前因感到疲惫不堪而求医。在神经内科医生的建议下,她走进了呼吸内科,准备接受进一步的检查。然而,当得知需要在医院住一晚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时,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么麻烦?算了。”
根据我国《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OSA的金标准,能够全面监测患者的呼吸暂停情况、脉搏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对于症状较轻且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家庭睡眠监测(OCST)。张宁在了解了自己的症状后,最终同意进行了OCST。
然而,当医生向她介绍治疗方案时,张宁再一次感到退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PPV)是目前OSA的一线治疗手段,通过佩戴正压通气面罩来改善睡眠质量和氧气供应。但张宁一听到“呼吸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ICU的画面,认为自己得了重病。她担心,长期佩戴面罩会影响睡眠质量,感到无比烦恼。
整夜 PSG/与文章内容无关
这种对呼吸机的抗拒并非个案,许多OSA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表现出类似的心理障碍。袁晓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指出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反映出医生在宣教工作上的不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袁晓梅所在科室采取了一种创新的做法:在门诊提供无创呼吸机的试用,让患者在实际体验中消除对设备的恐惧。
袁晓梅还提到,科室内的几位同事也有OSA问题,他们习惯性地使用呼吸机,并乐于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这种分享不仅帮助患者消除了对呼吸机的误解,也逐渐提高了他们的接受度。
03
提升OSA认知:医学界的共同挑战
在医疗领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正逐渐从冷门疾病的阴影中走出,开始受到更多医生和患者关注。沈凌,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科主任医师,见证了这一变化。他回忆说,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OSA几乎不为人知,但现在,他注意到无论是医疗界还是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都在逐步增强
沈凌观察到,不仅呼吸科,其他科室如心血管和内分泌也在关注OSA。医生们开始将打鼾和肥胖等体征与OSA联系起来,并寻求呼吸科的协助。这种跨科室的合作,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可能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尽管如此,OSA的早期预防和长期管理仍然面临着挑战。沈凌指出,基层医生对OSA的认知有限,他们通常依赖于指南和教科书,而这些信息往往更新不及时。2018年发布的最新指南已经过去六年,亟需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

OSA 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保存后放大查看
袁晓梅,另一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提到了大医院设立的睡眠中心,这些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诊断和治疗设备,为OSA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现在,患者可以直接前往睡眠门诊,无需在不同科室间徘徊。
然而,OSA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管理需要长期的医疗投入和患者教育。2021年发布的《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远程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探索了远程医疗在OSA管理中的应用,这可能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袁晓梅还指出,OSA的治疗涉及的药品和耗材相对较少,这限制了医药企业的研发动力。她强调,如果OSA的重要性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那么其筛查和治疗方法也将得到优化。
总的来说,虽然OSA的认知正在提高,但要实现有效的预防和管理,还需要医疗界、患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随着国自然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让自己的申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今天,我们带来了《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助你在申报路上一臂之力。
本系列课程结合最新的国自然政策动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你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指导。从国自然项目的发展历程到申报与评审流程,从立项依据的撰写到研究团队的配置,每一环节都配有精辟的讲解和实用的技巧。

2025国自然申报技巧解密系列课程


【亮点1】全面解析国自然的前世今生
从国自然的基本架构到申报流程,一步一步带你了解申请成功的必备条件。让你在短短几分钟内理清整个申报思路,迅速进入状态!


【亮点2】系统的标书写作思路
掌握从科学假说到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让你的标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打动评审专家!


【亮点3】顶尖专家的独家心得
结合来自多位国自然评审专家的指导经验分享,深入理解国自然申请中的“潜规则”,避免常见的写作误区。


【亮点4】直击申报背后的核心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标书会被淘汰?是因为立项依据不充分?还是团队配置不合理?课程揭秘申报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关键因素,教你如何避坑,让标书顺利通过审核。



课程免费,永久观看名额限时领!
立即扫码,开启你的国自然申报成功之旅!

学术志录
最前沿的科研资讯,最有料的科研资源,帮你打通科研路上的第—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