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学好中医的正确打开方式(四)

文摘   2025-01-18 09:35   陕西  

仙茅


   





以下选自王幸福老师讲课内容


我讲了4味药,只强调一个作用:我们在医疗活动中,理法方药应该把重点放在药上,一味药一味药地去掌握

一个方子掌握一个证,只能从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点上去讲药;一定要抓住这个,然后研究深,研究透。


《伤寒论》中一共是88味药,112个处方。我们把每味药都用到极致,桂枝汤中的桂枝,既温阳解表,又降逆止呕,还能止咳活血。


它在不同的点上,用量是不同的;桂枝在用三两的时候,可以解表,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用到五两的时候,可治奔豚气。


所以药量不同,作用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每味药都这样去掌握;不能大部分药都是三六九克,这样用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关于处方的学习,希望大家都能从结构方面去分析掌握。


如小柴胡汤,大家都知道它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但是如果按方证对应的角度来讲,它的主症就那么几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我们掌握这个方子,并不是把所有的方证都背下来就完事儿了。我的方法是把它解析开,分开来掌握。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这七味药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组:

柴胡和黄芩是一组,用来解决热的问题;

半夏、生姜解决消化道呕吐的问题;

人参、甘草、大枣解决胃气虚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扶正。

分以上三部分来掌握就行了。


如果患者有发热或往来寒热,要用小柴胡汤的时候,就重点把柴胡和黄芩的量加大,并且柴胡的量一定要突破30g,可以用到60g或者90g。


过去有一个“柴胡退热针”,就是从这个思路提炼出来的,所以用柴胡汤来解决小孩儿或成人发热,必须要把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用量加大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8岁的小孩儿,发高热,咳嗽有痰,大便秘结。我一看属于柴胡证,是大柴胡汤证,患儿急需解决高热问题

我把柴胡用到 60g,黄芩用到30g,1剂药后体温恢复正常,3剂药后痊愈


这是基于我对柴胡汤的结构比较了解,如果大家在用柴胡汤的时候,患者发热不是很突出,但是想呕吐,这个时候就要加大半夏和生姜的用量

如果患者持续发热,还没有完全好,伴有外感,体虚无力,那这个时候就要把人参、甘草、大枣这一组药物的用量加大。


在掌握这个方的时候,千万不要平铺直叙,柴胡用9g,黄芩9g,半夏 6g,生姜9g(大概3片),大枣3个,党参或人参10~15g,那是不行的;

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把方子的结构吃透,然后再运用到临床,效果就会很显著。


再举一个方子,我最常用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二仙汤。二仙汤实际上是最好掌握的。


二仙汤可调节肾阴肾阳不足,由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组成,但是我们这样记不太好记;


可以从哪几味药是温阳的,哪几味药是滋阴的方向,把它分为两组。一组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偏温偏补;另一组黄柏、知母偏凉。这就是从结构上把它分为两部分。


临床上我常用它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该疾病从症状来说很好鉴别,年龄多为50岁左右,表现为烘热、出汗、心烦、失眠、月经不规律或绝经等;

只要出现这几个症状,或出现其中一两个症状,就可以断定为更年期综合征。


我们在临床上把这个方子分为两组去掌握,运用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患者脾气比较大,舌质较红,大便比较干,又有高血压、高血糖,我们在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用量宜小,6~9g即可,不可超过10g,相反黄柏、知母可以用到30~40g;


如果患者偏寒,除了上述的症状以外,还有四肢发凉,小便清长,疲乏无力,大便稀溏,应该加大温热药物的用量,淫羊藿、巴戟天用30~50g,仙茅用15~30g;


如果患者大便比较干,或便秘者可以加大当归量

当归不仅补血,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大便秘结的时候,当归可用30~60g。如果大便偏稀,就不能多用当归,只用8~10g。


我还治过一个更年期的患者,既烘热出汗,又月经不规律,量忽多忽少,心烦失眠;我就问了一下大便情况,患者说大便比较干,火大,血压偏高。


于是我加大当归的用量,直接用到50g,这样既调整患者雌激素不足(当归含有雌激素、黄体酮),符合病机,又结合病性,能养血,润肠通便。


从结构上来掌握一个方子,在使用上是很方便的;如果仅从功能上去掌握,不仅不具体,太抽象,而且还容易忘,容易乱;


但是从结构上讲,按这个原则去组织就很方便简单。这就是我提倡大家掌握每个方子的时候,要按结构去掌握,这主要是便于我们临床运用。


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也比较多,在临床上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全文完)

THE END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古道瘦马王幸福
传统中医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