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人参”用量后,呃逆快速缓解

文摘   健康   2025-01-10 09:01   陕西  

人参





























2024年12月,同学的老婆因频繁呃逆找我就诊,看其既往的病历,呃逆病史有半月,经开中药口服后,效果不明显,看其已开具的中药处方:


旋复花10g  代赭石30g(先煎)甘草6g 太子参10g 法半夏10g 大枣10g 生姜3片。

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



看到这个患者,让我不禁想起几年前看过的另外一名患者,情况差不多,当时是加大了人参的用量后,症状立马得到了缓解;


把既往的经验,用到这个患者的治疗上,原方加人参片30克


患者服药后,第一顿吃完就感到明显缓解,后嘱咐其继续服药一周,呃逆完全缓解,亦没有再反复。


回顾此类患者,从患者的形态、舌象、脉象均没看到明显的脾胃虚弱的表现,但应用30克的人参后患者呃逆均能得到缓解

亦提示脾虚虚弱有时不能完全表现在舌、脉及患者形体方面,尤其是脾虚受损的早期,但确出现了相应的呃逆的症状。


回看《伤寒论》,关于旋覆代赭汤的条文为: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表明患者初起得病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发汗、涌吐或者泻下等治法;

这些治疗方法在针对表证或里实证时,本是常规的祛邪手段。


然而,若运用不当,或者患者体质较为特殊,就可能导致人体的正气受损,阴阳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解后”,说明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的表证或里实证已经得到解除,但此时又出现了“心下痞硬”的症状;


心下,一般指胃脘部;痞硬,即痞闷坚硬。


这是因为汗、吐、下等治法损伤了脾胃之气,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阻滞,从而出现胃脘部痞闷胀满、按之坚硬的感觉。 


“噫气不除者”,噫气即嗳气,是胃中浊气上逆的一种表现。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反升,所以会出现嗳气频作且难以消除的症状


综合来看,本条条文所描述的病症,其根本病机在于脾胃气虚,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但从上方条文中我们发现呃逆、嗳气,在此类患者中均是因为过度治疗,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导致的呃逆的发生,更多的提示了应该加大补养脾胃的人参的用量;


此病案虽说,只改变了一味药的剂量,但效果确实发生了质的改变。

同时也启示我们,看经典书籍时,确实应该更加细心,多思考,多总结,往往知识点在一些细枝末梢中。

——王福祖18697269151

THE END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古道瘦马王幸福
传统中医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