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学好中医的正确打开方式(二)

文摘   2025-01-15 09:39   陕西  

酸枣仁


   





以下选自王幸福老师讲课内容


我们对一味药不能仅从书本上去理解,一定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和总结,你只有深刻认识它了,才能在临床中得心应手地使用,在处方中突出这一味药,那治疗效果就出来了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有时候还是要加大用量,但是也不能无限加大、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把握,前提一是无毒二是药食两用,这类药物我们就可以放胆去用;

钟老先生用了50g薏苡仁,咳嗽痰多的患者连续用药几天才见效。我一次用500g,一天半就痊愈了

我们完全可以用150~200g,甚至300g,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我总是讲,我们不要害怕药物,如山药可补脾胃,六味地黄汤里就有;

山药用500g会怎么样,用1000g又怎么样,吃多了无非就是腹胀。用10g、20g作用不大,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要对药物掌握的特别到位,所谓的到位就是要有一定量的改变,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质的变化


我讲我在临床中运用薏苡仁的故事,就是想提醒大家,在治疗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对药物的研究,只有把药物研究透了,我们才能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在这里我重点讲几味药,意在给你们贯穿一种思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研究药物的用量,一定要在实践中去运用,然后掌握


我在临床上见到过很多老医生,有很多年纪比我大的,应该说经验都很丰富了,但疗效不好,我看了他们的方子,也没什么大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药量不够,但是他们又不敢突破。


大概 10年前,我还在医院坐诊时,碰到一个年纪比我大一些的中医师,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来了一个患者,女性,失眠,典型的酸枣仁汤证;


他当时开的是逍遥散,加酸枣仁汤合用。服用了半个月,始终没有明显效果,于是跟我交流请教,让我看看这个方子有没有问题。


我说:“这个方子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用量上。”

他说:“那应该怎么改呢?”

我说:“酸枣仁用10g不够,应该用100g。”


他当时认为我开玩笑,我说:“你放心用,如果没有效果,或者出了事儿我来负责。”

他就战战兢兢开了100g酸枣仁患者服用后当天晚上就睡着觉了


后来他又跟我谈及这件事,他说::“你怎么想到100g呢?”

我说:“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酸枣仁都是按升算的,古人一升大概200g,起码有100g,所以你用10g没有效果。


我还看过老中医刘惠民的医案,患者得了外感,服用抗生素、退热药后均无效,当时家里人就着急了,请来了刘惠民;

刘惠民把了把脉,又看了看舌头,然后开了小青龙汤,2剂药就解决了


刘惠民外号“枣仁儿先生”,他一生很善于运用酸枣仁,在书中还专门论述了酸枣仁的运用,包括生酸枣仁是否有醒神的作用,熟酸枣仁是否有安眠的作用,他都一一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没区别


另外还发现酸枣仁用量在30g以下时效果不明显,于是他就从30g、40g、50g、90g、100g、150g……往上递进的用,认为90g以上效果是最好的


所以他在治疗心血不足,伴有失眠的患者时,就大胆地用酸枣仁,频次高,药量也大。最后得到了一个外号,叫“枣仁儿先生”。


我早年看到这个医案后也拿来用,我相信这样的老中医。但我还要自己再检验,临床上发现酸枣仁用到50g以后就有效果,如果用到70g、80g,那效果就更理想了


有些药物我们一定要通过实践去掌握其有效药量,然后在临床上才能把握住它,才能知道用多大量起多大效;

如果只是用8g或10g,蜻蜓点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浪费了药材,也浪费了时间,更耽误了患者。

(未完待续)

THE END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所列处方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古道瘦马王幸福
传统中医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