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号:天福斋

幽默   2024-09-03 10:35   中国  
【天福斋】鲜为人知的北京老字号
前几天,在某公园同几位素不相识的耄耋老人聊天儿,这几位老者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在谈论老北京城的老字号商家时,一位老者突然问我是否知道“天福斋”。偏巧,这“天福斋”是我一位舅爷爷家附近的店铺,小时候也听说过并去过,所以回答说“知道”。
那个老者听后很惊讶,他说:“就你这岁数的,还真没几个知道这天福斋的,不错!”这位老者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天福斋”字号据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消失了,我也就是赶上个“尾巴”!
要说这昔日的“天福斋”,距我家住处很远,乘坐公交车要坐八九站地。其位于北京“北新桥”十字路口以北东侧,是个三间门脸儿的大猪肉铺。
“天福斋”开业于清朝末年,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猪肉杠”(卖生肉的猪肉铺)。
据说其所以发展成三间门脸儿的大猪肉铺,得益于自制的“炉肉”和“炉肉丸子”。关于“炉肉”和“炉肉丸子”,我早就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文章介绍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应该说明的是,这炉肉与炉肉丸子不仅老北京人的平民百姓爱吃,而且上至大清朝的皇帝、太后和王公贵族等,也喜欢吃。

提到“猪肉杠”卖自制炉肉丸子,昔日我家附近那家“猪肉杠”就卖,我小时候经常和我母亲去那里买。5分钱两个炉肉丸子,可以熬白菜吃,而且那炉肉丸子熬白菜,真是汤鲜味美,喝起来没够!老北京的旗人最喜欢吃炉肉或炉肉丸子熬白菜,也喜欢用那炉肉下酒。“天福斋”自制的这两种食品,因味道鲜美,一开始就受到附近居民欢迎,而且很快吸引北京城其它地方的人们来竞相购买。
现在依我本人看,“天福斋”生意火,应该与周围胡同里居住的老北京旗人多,有一定关系。我上述提到的那位堂舅爷爷就住在“北新桥”附近的“炮局胡同”,该胡同在清朝时属镶黄旗。我小时候每次跟我父母去这位舅爷爷家,我舅奶奶就去“天福斋”买炉肉或炉肉丸子,在招待我们吃饭的菜肴中,必有“炉肉丸子”熬白菜。
有一次带我去“天福斋”买炉肉丸子时,我觉得那铺子门面很气派,买主儿也很多。但是由于我只有四岁,不懂得打听这铺子是怎么回事儿。有时候和我舅奶奶途经一些胡同时,她会给我指点一些名胜古迹,如柏林寺等。我也看见有些人遇见我舅奶奶,还实行“请安作揖”的礼节,也知道舅奶奶家附近住有不少旗人,这些人也经常到“天福斋”买炉肉或炉肉丸子。
炉肉丸子
那时候,北京城不少胡同里虽然住着不少居民,但是街面儿上往来的行人不显多,胡同里气氛显得宁静。但是在“天福斋”这铺子里,会感到人多,这也是这家铺子所卖的炉肉丸子,有时候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我印象中,好像这铺子里还卖熟肉,但是什么熟肉,我可记不清了,咱还是别瞎说吧。
顺便说一句,昔日那“炉肉炖粉条儿”这道菜也是别有风味。近些年,在位于北京和平门十字路口东北角那家菜市场居然能买到消失近半个世纪的炉肉丸子。用来熬白菜,只能说还有那么点儿炉肉味儿,口感不完全一样了。因为如今这制做炉肉的设备和方法,肯定与昔日不完全相同。
有人说北京那家著名的老字号还卖炉肉丸子,我去了几次都没有。问及年轻的售货员,其中一位女孩子似懂非懂地对我说:“什么,鹿肉?我们这里不卖鹿肉。”
我一听,干脆别在那儿瞎耽误时间啦!扭头儿走人!(文/老骥伏枥)

哎文话北京
哎文话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