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日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自本期开始,“保密观”推出“商业秘密小课堂”专栏,围绕企业运营中关注的商业秘密保护重点环节,解析典型案例、追踪业界动态、普及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和员工提升保密防范能力、维护合法权益。
200人跳槽引发的侵权大案
时间回溯到2012年。吉某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沈某离职后创立了威某汽车,他在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威某汽车200多名核心员工都是他以前的同事,这些人具有运营、技术、财务管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帮助威某汽车少走许多弯路,这也是威某汽车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三是离职员工泄露商业秘密。员工离职时,擅自复制或带走原单位的商业秘密,为日后自主创业或跳槽到新单位创造条件、谋取经济利益。
从司法实践来看,第一、第三类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呈高发态势。企业员工成为商业秘密泄露的主要风险源,因此,商业秘密保护应重在“防内”,企业的规范管理和主动防护至关重要。
企业对策建议
建立科学、系统、制度化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充分保护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更有利于整合利用、高效转化信息资产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顶层设计、全程管理。商业秘密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有必要对商业秘密信息资产进行总体性、系统性谋划管理,企业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更要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与法律事务、内部控制等协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同时,将商业秘密保护要求嵌入企业管理全流程,保证商业秘密信息保密与利用全过程的可回溯、可追责。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战略方向,制定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实行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各流程、各环节管理规定,明确企业高管、商业秘密保护机构以及各职能部门、岗位的保密责任。突出重点、防范风险。企业可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风险管理,分析评估商业秘密泄露风险,并采取适当保密措施降低风险,实行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对于价值大、泄密风险高的商业秘密进行重点防护,对于一般商业秘密采取普通防护措施。合理投入、控制成本。建议企业综合考虑商业秘密的价值效用、泄密风险来源途径、他人获得的难易程度、保密的成本代价等因素,因时制宜、自主决定采取保密措施的种类和保密等级,力争保密投入的合理性和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