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连线丨揭秘宁波输电线路数智转型的“燎原之势”

政务   2025-01-10 21:38   浙江  



走基层,聆听一线声音。

破难题,汲取基层智慧。

勇争先,凝聚发展共识。


公司推出《基层连线》视频访谈系列短视频,以记者访谈基层一线员工的形式,听民意,聊热点,观实践,共同推动公司中心工作落地走实。


本期,记者访谈输电运检中心技术室主任潘文鹏,一同探寻其转型过程中的精彩历程与丰硕成果。



-点击播放-



记者:在“十四五”电网规划的引领下,宁波输电线路规模呈飞跃式增长。然而,这一增长的背后,人员配置紧张与极端天气频发的双重挑战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挑战,输电运检中心如何在这片“电海”中破浪前行,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潘主任,面对输电线路规模持续增长与运维压力加剧的双重挑战,输电中心是如何破局的呢?
潘文鹏:今年以来,输电线路增长了185千米,总长度已达到8125千米,人均运维长度到达136千米。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中心从技术创新、管理革新、人才培养及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寻求破局之道。
在施行“集中监控+立体巡检”运维新模式的基础上,我们率先在浙江省内建成了智慧巡检示范区。通过在线路上安装各类监测装置和全景可视设备,并结合无人机巡检,我们构建了前端全视角、全时段的立体巡检网络,后端则实施一体操控、分析和决策的集中监控体系。这一转变,促使传统人工运维模式成功转型升级为智能化巡检模式。

记者:在立体巡检体系中,无人机技术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潘文鹏:无人机技术的引入,无疑是我们转型路上的一大亮点。那么我们宁波60%位于复杂山区的线路杆塔,传统人工运维面临着效率低、强度大、环境恶劣等多重挑战。而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在我们无人机的精细化巡检、树障扫描、通道巡视及红外测温等方面,无人机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它不仅提升了巡视的精准度与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工巡视的需求。与人工相比,无人机巡检的时间成本降低了约四分之一。同时,无人机还具备一键起飞、自主执行任务、缺陷智能识别等能力,能够精准发现杆塔顶部的细微瑕疵,如缺失螺栓等,这些都是人工巡视难以察觉的。因此,无人机的引入不仅提升了巡检效率,更确保了巡检工作的安全与精准。

记者:在数字监控方面,输电中心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呢?
潘文鹏:在数字监控方面,我们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们部署了超过7000套全景可视化监控设备,并借助应用平台的自主智能识别功能,精准研判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外力破坏、气候变化、山火影响等。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预警并妥善处理了超过3000起隐患,同时,我们还通过“党建+安全”的创新模式,打造了“甬电保”平台,形成了政企合作、企企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了护线网络。

记者:下一步,输电中心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何规划与展望?
潘文鹏:展望未来,我们将深化数字化转型,拓展“无人机+”等智能化应用。到2025年,我们期望所有输电线路实现智能化监控与巡检全覆盖。同时,我们将提升运检技能人才素质,打造“作业自主、安全可控、技能过硬、创新高效”的铁军队伍,为宁波电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宁波输电线路数智转型的浪潮中,输电运检中心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他们不仅确保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更展现了创新与责任的力量。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位成员都是转型路上的璀璨星辰,共同照亮宁波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


供稿:赵琴(输电中心)

编辑:王幕宾

校对:唐瑾瑾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讲述身边的事,讲述你我的事,讲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我们宁波电力人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