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连线丨探索营配融合网格化管理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政务   2024-12-16 21:14   浙江  



走基层,聆听一线声音。

破难题,汲取基层智慧。

勇争先,凝聚发展共识。


公司推出《基层连线》视频访谈系列短视频,以记者访谈基层一线员工的形式,听民意,聊热点,观实践,共同推动公司中心工作落地走实。


本期,记者访谈天一供电所所长郑旭江,共同探讨营配融合网格化管理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点击播放-



记者: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电客户的需求,已从用上电转变为用好电,在此背景下,供电服务网格化应运而生。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郑所,我了解到天一供电所自今年3月开展营配融合网格化管理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的关键指标也大幅提升,请问天一供电所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郑旭江:我们天一供电所主要服务老海曙城区近30平方公里区域,涵盖了有8个街道和71个社区,拥有24万的电力客户和17个重要用户。
我们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推动网络化的转型:
一是建立适合我们供电所的运转体系。我们供电所主要分为所部和网格。我们的所部主要负责指标的管控和任务工单的下派,是我们供电所的头脑。我们的网格,主要负责任务工单的执行,是我们供电所的手脚。
二是运用数字化的工具和平台,提升运转效率。我们应用“数字积木”平台,自主开发了一些个性化的小应用。例如工单模块,我们实现了制单、派单、执行等环节全部在手机上进行实现,成为了我们所部和网格一个重要的纽带。
三是绩效的公开和量化。我们主要做到了八个字“分区分块”、“客观量化”。

记者:郑所,那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我们网格化的供电服务带来了哪些具体的转变呢?
郑旭江:在这半年中,我感觉有三点特别有感触。我用一个低压业扩的案例来举例,第一点就是运转模式的转变,原来我们是按专业分工,现在网格化以后,我们全部由一个人完成,从原来的业扩平均时长12天到了目前的6天,效率提升了一倍。第二点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后面就是全部由一个人来完成以后呢,时间一长,他从刚开始的被动服务到了主动的认同。三是人员能力的转变。现在网格化转型以后,所有的技能都得会了。我们供电所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专门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系统培训。经过半年的运转,不仅是查勘业务这些都会了,然后他们对现场的熟悉、对设备的一些认识,也都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记者:那么基于目前的进展,我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郑旭江: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差异化的网格规划,前期我们在划分网格的时候,根据地域特点,已经对网格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天封网格定位是过去,它坐拥天一阁、鼓楼、月湖,重点打造天一阁南馆和秀水历史街区,做好我们宁波千年罗城的文化复兴;望春网格定位是当下,它坐拥以青林湾为代表的姚江南岸高端小区群,重点打造低压高可靠性城市示范区;段塘网格定位是未来,它坐拥丁家湾60多公顷待开发的土地,我们重点打造面向智能楼宇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做精做细所部,做大做实网格。我们运用海曙供指分中心的一些深化运营成果,例如报表自动统计,还有工单的分级驱动,推动我们供电所从数字化转向数智化。不断让更多的网格员深入扎根属地基层,让他们成为优秀的社区电工、楼宇电工,提升卓越服务能力。
目前,海曙公司已经和海曙区社工部签署了共建协议,我们将借助这股东风,让我们的网格员和社区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后续,我们也将探索筹建钱海军式的城市社区经理团队,真正实现电力满格。

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构建高效、智能、和谐的基层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供稿:范艺馨、朱珊珊(海曙公司)

编辑:王幕宾

校对:唐瑾瑾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讲述身边的事,讲述你我的事,讲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我们宁波电力人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