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juju来冒个泡🫧
8月去欧洲呆了2周 —— 在苏黎世(瑞士)落地,周围2-3小时的开车距离就能去意大利、法国、德国。欧洲的夏天阳光明媚☀️,但又不燥热,开车出去兜兜风很是惬意。
我们没有提前做什么计划,随意找了几个游客不多、安安静静地小镇逛逛,度过了一段闲散的、慢悠悠的时光。
juju在欧洲的时候,利用早起的时光,一气呵成地撰写并发布了马上就要在大理举办的旅修活动 👉 在大理和juju见面吧!滋养身心能量,唤醒你的生命力(4天4夜)
旅修=旅行+修行的完美结合。
juju当时恰好也在旅行状态,不仅打开了感官,也打开了很多思路,写文章和做事的感觉都会有些不太一样。旅行的意义不是去走马观花地打卡网红景点,而是能让人从日常事务、习惯性的焦虑状态当中跳脱出来,去链接更广阔的世界。
而大家看到“修行”这个词,可能会有点望而生畏,juju更想把它解读为“修炼心性”。遇到逆境时,尤其是整体大环境不好时,正是修炼心性的好时机。
今天这篇文章就想聊聊这个话题~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道:
过去2年的经历,完全打开了我人生的另一个面向,
🌟学会了“退”(而不仅仅只会往前“进”),
🌟学会了倾听(而不仅仅只会不停地去“表达”),
🌟学会了感受(而不仅仅只在头脑层面去“思考”),
🌟学会了温柔地接纳自己(而不仅仅是严格地督促自己要自律)
.....
后台收到一位认识了很多年的姐姐的留言:“人这一辈子,修的不就是这些嘛。”
“修”的是什么呢?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后退;学会安住于当下,可以静下心来去等待;明白世上有很多模糊的、矛盾的东西,接纳“悬而不决”“模糊不清”的状态...
这可不是简单的“放弃”“摆烂”,要对这个世界有很大的信任感、安全感,内心不仅容量要很大,还要能“定得住”,才修得一种类似于“无为”的感觉。
简答的层面来说,是能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 :
—— 比如,当出现一个问题时,从解决问题的技术层面看看,怎么把前因后果有条理地捋清楚,有哪些处理的方式。同时也抱有一种“臣服”的心态,去接纳任何事情的发生。
——比如,想获得一样东西时,理性地去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勇敢地推进,大胆地争取,不要害怕拒绝。同时也抱着一些“随缘”的心态,不要把别人逼得太紧,凡事留有余地,让事情有一个自然去转化、发展的空间。
勇气without智慧,一不小心会过度,就会变成莽撞。年轻的时候莽撞一点也是可爱的,大家的包容度比较高。有了多年工作经验后若还是这般,就会让人觉得“拎不清”。
从更复杂的层面来说,对内:去学习与自己丰富的、变化的情绪状态共处;学习整合自己多元的、矛盾的、复杂的人格。对外:学习如何处理长线的、复杂的、动态有张力的人际关系;如何推进多方情感+利益交织的事件....
这些修炼都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功课。现在都在说“大环境不好”,外面没有太多东西可“抓取”的时候,整体大家都会开始倾向于“内省”“向内探索”。环境里躁动的能量少了,噪音也少了,也正是我们沉下来去修炼心性的好时机。
在日常中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juju在这1-2年一直都在推荐大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身心训练、正念练习。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总是需要出差,到处跑,不停与人谈话(能量是散的、乱的),把冥想、静坐练习,或者太极、瑜伽这些类似于动态冥想的运动融入在生活中,可以帮你把精气神收回来,把心定下来。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是默默一个人对着电脑处理,需要钻研的,多做一些身体运动,甚至对抗性的力量训练(比如打拳、打羽毛球/网球)也会帮你打开自己的能量。认真地去学习和进行一项运动,都会学到放松和专注的技能。
有读者给juju留言说,自己被一份忙碌的高压工作给困住,想要改变,却无法动弹。juju非常理解这样的状况,工作的过度的忙碌和压力,会让人的五感越来越麻木。这时人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被1秒1个嗨点的短视频吸引,想要点重口味的外卖,去刺激自己的感官。
这也是为什么,在旅修活动里,juju会把对“正念”的练习和引导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体验中。
比如第一天是“食物能量”的主题,我们会去到大自然里与各种植物深度接触,学习欣赏、品鉴高品质、高能量的有机食物,从中医食疗的角度去学习人与植物联结的智慧,等等。
在吃、嗅、看的过程中,都会认真地引导大家去链接自己的感官,慢慢激活一些觉察力。
当一个人的觉察力还没有被唤醒时,是很难真正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的。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真正地去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做什么事情,哪个领域,会让自己感受到兴奋、有热情、快乐...
心态的本质,其实是一套内化了的反应模式。一个人下意识的看事物的角度和理解方式,就会引发出不同的情绪反应、行为方式、生命体验。
一个人面对万事万物,各不相同的人时,不能只用一种单一模式。当了解/体验了事物的一面之后,也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体验另一面(甚至是对立面),这样你就能在这两面之间,拥有一个灵活、有弹性的状态。
20多岁时,我看了很多“女性力量”的书,练习去坐在牌桌上,任何会议都要发言,争取各种被看见的机会。我习惯性的社交模式是,自信地介绍自己、积极地参与讨论、主动去对外链接。
而在我身心能量比较低的时候,被朋友带去一些活动时,并没有像以往一样非常热情进行社交(身体自动进入“省电模式”),而只是默默地在一边去观察、去体会。
发现当自己往后退一点,少发一点光,处于一个相对“弱弱”的状态时,反而对于那个场域会有更敏锐的感觉,对于周围的人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洞察。这才慢慢体会到万事万物间,包括人身上那些复杂的、多变的、微妙的情感状态和存在方式。
就好像kellyn在播客里说的,juju曾经是一团火,风风火火的“火”🔥,现在体内这个火还是在的,但体内也有了水的柔软和流动,风的轻盈自由,土的踏实落地,金的坚强...(后面这句是我自己补的,一写类比句就停不下来😁
播客内容请看这里👉 不赶时间|成长复利:用10年做好一件事,慢一点才更快
曾经习惯、熟悉的那一面是没有丢失的,它还存在于你体内,只不过你的生命展现形态更丰富了。当一个人的人格更丰富了的时候,与人可链接可聊的,会有共鸣的东西也会更多;整个人的包容度、接纳度也会更大。
对外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松弛感,更平静,更柔软。没有那么急躁和固执,面对不同的情况和结果都能hold得住。所以在修炼“退”“静”“缓”的过程中,人反而是变强的。
最近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Your softness is your power.
juju从欧洲回来之后,生活的节奏一下子紧凑起来了。紧锣密鼓地准备旅修的各种细节,同时也在处理新书发布的事宜了呢!如果不出意外,juju的书会在9月底送去印刷,十一长假之后就会开始热热闹闹地做宣传啦~
事情多起来后,仿佛回到了过去熟悉的那种工作节奏和工作量,但我的内在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密集地对外沟通”和“沉下心来进入创作心流”之间有弹性地切换,是非常有意思的感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修炼自己“放松和专注”的能力。
放松和专注是2项相辅相成的状态和能力,是最不耗能,也是最高效的状态。需要对于焦虑、不安的全然接纳和转化,让不确定性成为自己的舒适区(修炼ing...)
在某篇文章里看到这句话:“你是练好一门武术,还是通过一门武术练好你自己。” 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说,做一件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通过这件事去修炼自己。
前两天周末的时候,juju就一直在准备旅修第二天“情绪能量”主题的活动和分享内容。也深深地感慨,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也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啊!
“情绪稳定”真的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更不是压抑情绪,不去表达情绪这么简单。能够接纳和拥抱自己复杂的、变化的情绪时,不仅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也能把情绪能量更好地转化,用于创作/创造,用于更好地与他人联结,与这个世界相处。
juju自己10年前从心理学入门,开始学习情绪模式、行为反应模式、各种人格的区别等等科学知识。10多年里真正地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地感受和练习,再结合后面遇到的智慧(书籍、智者的教诲等等),真的有太多想要分享和表达的了!感觉第二本书已经有很多素材和灵感了呢!🤭
好啦~ 今天的冒泡结束,我们下回见啦!Have a good w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