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首次动用特赦令,竟为一名女囚?那么她究竟是谁,她又有何过人之处?
在建国初期,我党面对九百多名国民党战犯与特务,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策略——“一个不杀,分批释放”。这一决策背后,不仅体现了对国际形势的深思熟虑,更彰显了毛主席一贯的仁爱之心。然而,在这众多囚犯中,有一位女囚格外引人注目,她竟在1955年,成为了毛主席首次动用特赦令的对象。她,就是黄慕兰。
黄慕兰,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奇女子。她的父亲黄颖初,与谭嗣同同窗共读,更在辛亥革命后成为黄兴、蔡锷等革命家的挚友与导师。在浏阳,黄家的名声如雷贯耳,往来无不是鸿儒巨匠。在这样的环境下,黄慕兰自幼便饱受熏陶,不仅学识渊博,更怀揣着一颗追求进步的心。在周南女校,她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学生运动,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觉醒的杰出代表。
深受《列女传》影响的黄慕兰,立志要成为一名女革命者。她的阅读量惊人,大量进步书籍与简报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1926年,她终于得偿所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她的地下革命生涯。1928年,她更是被委以重任,前往上海担任中央委员会的机要秘书。
在上海的繁华背后,黄慕兰以名媛的身份游走于各界政要之间,这一身份成了她最好的保护伞。1931年,顾顺章的叛变震惊了党中央,关向应等领导人被捕。在这危急时刻,周恩来总理找到了黄慕兰,希望她能出手相助。所幸关向应被捕时使用化名,且顾顺章并不知晓其真实身份,这为营救留下了可能。
黄慕兰斟酌之后,决定向上海知名律师陈志皋求助,想借助陈父在上海司法界“话事人”的地位来推动营救。经过陈志皋的精心安排,黄慕兰得以与陈父会面。凭借着她的才华、出身以及在上海的知名度,她很快就赢得了陈父的赏识,并被邀请担任其女儿的家教老师,甚至被陈父收为“过房女儿”。
在与陈父的交往中,黄慕兰看准时机,提及了一位远房亲戚被误捕的事情。陈父听后爽快地答应帮忙。随后,在陈志皋的安排下,黄慕兰与典狱长有了一次会面,但释放的事宜却迟迟未能落实。周恩来总理担心夜长梦多,催促黄慕兰加快进度。黄慕兰立刻向陈父反映了这一情况,陈父大为震怒,并亲自出面与典狱长交涉。经过一番周折,关向应终于被成功营救出来。
关向应是我党和军队中的重要领导人,在抗战时期担任120师政委,与贺龙并肩作战。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长期劳累,他在1946年病逝。在临终前,他特意嘱托组织关照黄慕兰,这足以看出黄慕兰此次营救行动的重要性。而她所营救的重要领导人并不仅限于关向应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救关向应期间,黄慕兰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成功截获了关于向忠发叛变的情报,并及时上报给上级潘汉年。潘汉年即刻通知周总理等人转移,使得国民党特务前来搜捕时,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已安全撤离,避免了更大损失。
后来,出于方便开展特工工作的考量,黄慕兰脱离了党组织,并与陈志皋结为夫妻,婚后育有四个孩子。但国民党败退台湾时,陈志皋抛下妻儿独自前往香港,留下黄慕兰独自应对生活诸多难题。新中国成立后,黄慕兰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积极参与居委会及救济会相关工作,并于 1951 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然而,在1955年,她因卷入“潘杨案”而被捕入狱。幸运的是,她的传奇经历和卓越贡献并未被世人遗忘。毛主席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亲自签署了特赦令,使她重获自由。周恩来总理也亲自出面为她作证:“她曾经救过我的命。”
尽管后来黄慕兰再次因叛徒一案被捕入狱,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初心。直到1980年,她才得以洗清冤屈并恢复名誉。此后,她留在上海政府担任参事,继续发挥她的余热。离休后,她选择移居杭州安度晚年,并于2017年以110岁高龄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