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应该被中国铭记的德国人,南京大屠杀,他拯救了25万名中国人

文摘   2025-01-07 09:11   江苏  

在中国近代血泪史中,有个德国人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他就是约翰·拉贝。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里,他凭一己之力救下了25万中国人。19371213日,侵华日军冲破南京城防,随即展开了泯灭人性的血腥屠杀。

在中华门附近,日军把来不及逃走的百姓驱赶到空地,架起机枪疯狂扫射。一时间,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可人们根本无处可逃,鲜血瞬间染红了那片土地,尸横遍野,众多家庭就此破碎,而日军却在旁狂笑,继续着残忍的杀戮。

草鞋峡更是上演了人间炼狱般的一幕。5.7万多放下武器的士兵与无辜平民被驱赶到此,日军先收缴物品,再用铁丝将众人捆绑,随后用机枪持续扫射数小时,鲜血汇聚成河,流入长江,江水都被染得通红。屠杀完还不罢休,又用刺刀在尸堆里反复捅刺,不放过任何一个尚存气息的生命。

还有那两个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竟以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赌注,在南京城大街小巷展开“杀人竞赛”,手持军刀见人就砍,视人命如草芥,尽显人性丑恶。短短不到两个月,超30万南京军民惨死于日军屠刀下,这暴行震惊世界,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愤慨不已,也给南京城留下了无尽伤痛。

而就在这黑暗血腥的时刻,拉贝站了出来。他与中国缘分深厚,1908年就来到中国,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负责人。淞沪会战全面爆发之际,日军转而轰炸南京,正在北戴河休假的约翰·拉贝,闻讯后毅然决定中断假期,心急火燎地启程返回南京。往日仅需两日有余的路程,因时局动荡、交通体系几近瘫痪,竟耗时逾十日之久。在此过程中,拉贝愈发深切地感受到局势的严峻与紧迫。

抵达南京后,德国驻华大使馆紧急催促他携家人返回德国,同时,日军也发出了最后通牒,强令所有外国人撤离,否则生命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然而,拉贝早已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面对官员与富人的纷纷逃离,只留下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面临被屠杀的悲惨命运,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来,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土地与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拉贝还拥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纳粹党员,并且是南京小组的负责人。他当初为了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无奈地加入了纳粹党,却未曾料到,这个身份在日后竟成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盾牌”。

1937年11月中旬,国民政府撤离南京,整座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此时,二十多位心怀正义的外国人联手成立了国际委员会,并推举拉贝担任主席。尽管这个职位危机四伏,但拉贝却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这份重任。

在国际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城内设立了一个安全区,为无辜的民众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庇护所。拉贝更是在自家的院子里亲自修建了防空洞,并悬挂上纳粹党旗以躲避日军的空袭。随着日军的轰炸愈发疯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入拉贝的家中寻求庇护和帮助。

日军占领南京后,拉贝立即前往交涉。由于日德两国是盟国关系,日军对德国人较为尊重,不愿因外交纷争而自找麻烦。因此,他们承诺在安全区内可以留有不携带武器的警察,并允许储备一万担粮食。然而,日军的承诺却如同虚设,他们进城后依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安全区也未能幸免于难,时常遭到日军的骚扰与侵犯。

例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本是妇女和儿童的避难所,却多次遭到日军的闯入与抓捕企图。每当得知此类消息时,拉贝总是迅速赶到现场,用德语和日语义正言辞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强调该学院受到德国的保护与庇护,不容任何侵犯。尽管日军起初仍试图强行闯入,但在拉贝的坚决反对与抗议下,他们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念头。

拉贝先生凭借自己的纳粹党员身份,历经重重艰难险阻,与日军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他成功说服日军,使得粮食、药品等关键物资得以运入安全区。不仅如此,他还挺身而出,带头捐款,四处奔走筹措资金购买高价粮食,只为确保难民能够果腹。

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2月,拉贝的安全区庇护了超 25 万中国人,助他们躲过日军最疯狂的屠杀阶段。然而,拉贝先生的英勇举动却触怒了日军,他们向德国施加压力,迫使德国将拉贝先生召回。二战结束后,拉贝先生又因纳粹党员的身份而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逮捕。好在中国方面积极提供了大量证据,充分证明了拉贝先生在南京所做出的贡献,最终帮助他洗刷了冤屈。

这样一位心怀大义、舍己为人的国际友人,其事迹和精神跨越国界,是全人类正义与善良的象征,值得每个中国人永远铭记、代代传颂。

西西说历史
专注中国近代史和历史人物传记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