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为了在中越边境的“两山轮战”中取得战略优势,中央军委精心策划了一场关键的“拔点作战”,旨在重创越南军队。昆明军区十一军三十一师全权负责此次战役,师长廖锡龙在接到相关命令后,迅速组织战术规划并全面动员官兵,以确保全师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在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期间,详细的作战计划被秘密下达至各战斗单位。其中,九十三团五连被选为主攻力量,担起了“尖刀部队”的重任。面对这一重大使命,五连全体官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连长迅速召集排、班长,共同商讨作战细节。在讨论中,二排长马平在会上发言踊跃,提出了多条建议,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恰巧,廖锡龙师长也在场参与了这次讨论。他敏锐地发现,尽管马平的建议颇具新意,但过于理论化,缺乏实战的检验。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廖师长及时打断了马平的发言,询问其毕业院校,得知是昆明陆军学院后,廖锡龙告诫马平,战场需依实际情况决策,不可 “掉书袋”,以免危及战士生命。。这番话让马平深受触动,他虚心接受了廖师长的批评,开始更加务实地参与讨论,共同完善作战计划。
随着战斗的打响,马平身先士卒,率领四十余名战士迅猛地撕开了越军的防线,轻松占领了25号高地,并全歼了驻守在此的越军一个班。按计划,一排要协同二排攻 26 号高地,扩大战果。但一排靠近时,越军洞悉意图,提前布防,集中火力反击。子弹密集,一排虽抵抗,却因敌火力强,被压在坡地,进退两难。马平得知后,依战场形势决定,留一个班守 25 号高地,自己带两个班驰援一排,两面夹击破敌防线。在双方协作下,越军防线渐垮,难抵我方攻势,溃败而逃,我方成功占领 26 号高地。
可越军不甘心,休整后集两个营兵力,反扑 25、26 号高地,战场硝烟又起,喊杀声震耳。面对反扑,马平冷静,呼叫炮火支援。我方炮兵即刻发炮,数百枚炮弹精准落在越军阵地,炸得对方大乱,死伤过百后狼狈撤退。
我方掌控主动权后,马平想扩大战果,与一排指挥员商量后,决定攻 24 号高地。24 号高地地势险、地形复杂,是天然屏障。越军花大力气构筑壕沟、地堡等防御体系,设多个重火力点,防线坚固。马平毫不畏惧,凭军事素养和对战场判断,指挥战士用灵活战术,依托地形隐蔽接近敌方。等战士们进入有效射程,马平下令攻击,战士们用火箭筒瞄准关键目标开火,几声巨响后,地堡、火力点被摧毁,敌军防线崩溃,慌乱撤退。
马平见敌退,匆忙追击,却不慎踩中草丛里的反步兵地雷,被炸飞重伤,浑身是血。战友见状,立马抬他往野战医院跑,边跑边喊,希望他能挺住。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但他伤势太重,多处受伤失血过多,最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令人惋惜。
此次战斗,马平立下大功,歼敌二十四名,俘敌一名,缴获长短枪十一支及大量弹药,用行动诠释军人担当,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战后,他被追授一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廖锡龙将军亲自主持追悼会,读悼词缅怀其事迹,激励后人。
马平生前想给父母写信,因性格内向没写成。牺牲消息传回,父母悲痛。部队整理遗物发现空信封和钢笔,这两样承载着他对父母的爱与牵挂,成父母寄托哀思之物。此后,父母思念儿子时,就拿出信封和钢笔,回忆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
2022 年,央视为弘扬英雄事迹、关怀家属,派记者采访马平父母。面对镜头,他们依然难掩悲痛。然而,他们坚定表示,如果来生有机会,依然会送马平去当兵,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