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被誉为“农民总理”的陈永贵主动请辞,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重要阶段落下帷幕。其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他从一名基层干部犹如搭乘火箭一般,迅速被提拔至中央领导的重要位置。也正因如此,邓小平同志担心他一时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思想上转不过弯来,进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举动,所以专门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郑重地提醒他一定要谨言慎行,万不可肆意妄为,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陈永贵是如何进入中央视野的呢?新中国成立后,大寨本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石山环绕、土地贫瘠的小山村,农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时,粮食亩产仅为237斤。然而,他坚信人定胜天,率领村民响应国家建设号召,改良土壤、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并在石山上开辟农田。至1962年,亩产已提升至774斤,成绩显著。
1963年,大寨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农田、设施等遭受严重损失,村庄陷入困境。面对困境,陈永贵未寻求外界援助,而是提出“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组织村民自力更生,日夜奋战,修复家园和农田,并成功度过难关,同时上缴175万斤公粮,展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成为当时的楷模。
山西省委将大寨及陈永贵的事迹上报中央。1964年,毛主席鉴于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成为全国农业的典范,陈永贵也因此广为人知,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农业建设。
在特定历史时期,陈永贵凭借大寨的声誉被提拔为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然而,从基层到中央,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他在其他工作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积累和提升。
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与大寨的集体经营模式存在差异,陈永贵一时难以接受,仍坚持原有理念,担心影响集体凝聚力等。
进入80年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人们认为陈永贵已不太适应当前岗位,他本人也意识到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遂主动提出辞职。 邓小平同志鉴于自己退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陈永贵进行了严肃的交谈。他着重指出,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党纪必须无条件服从,任何阴谋活动都将依法严惩。正值党内纪律建设强化之际,此番话语对陈永贵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他当即表示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退职后,陈永贵迁居至木樨地22号楼,初期生活较为平淡,主要以阅读书籍和报纸为主。经邓小平同志批准,他随后在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场担任顾问,凭借丰富的经验参与生产规划,指导技术工作,并向年轻一代传授宝贵经验,继续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