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汪东兴之间竟然有过两次“针锋相对”,气得邓公反问他:“为何每次都要唱反调”,而不久后,汪东兴就主动提出了辞职,邓小平听说后只回复了四个字。那么,两人究竟有何矛盾?邓公的回复到底有何深意?
在1976年的那场特殊行动中,虽说华国锋和叶剑英才是整场行动的主导者,但指挥8341部队的汪东兴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他的配合,行动绝对不会这么顺利。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深得毛主席信赖的功勋人物,却总是和邓小平过不去。
1976年之后,汪东兴和邓小平之间就爆发过两次激烈的争吵,这第一次就是关于邓公复出一事。1977年,国家局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小团体被粉碎了,可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却始终难以大步向前。我党迫切需要一位各方面能力都出众的人来掌握大局。在这种情况下,党内不少人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邓小平,他的能力是得到毛主席认可的。
早在60年代,毛主席就考验过邓小平,当时主席问了他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怎么样”?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话,脸都吓白了,给出的答案也都是什么“按照您老人家的方针继续走”,毫无新意。唯有邓小平十分淡然的说出了“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八个字,瞬间戳中主席的心房,引得他哈哈大笑。而这次事件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国家局势了如指掌。
然而,尽管党内党外要求邓公复出的呼声越来越大,仍有部分人表示反对。首先站出来的就有两个人,一个是上海市委书记苏振华,另一个就是汪东兴。苏振华给出的理由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他的意思和华国锋一样,认为邓小平是要复出,但是事情不能急,要找到一个好机会,让邓公堂堂正正的出来工作。然而,对于汪东兴的态度,叶帅等人其实不太理解。按理说,他和邓小平向来是同志兼战友,彼此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就连此前邓公落难众人避之不及的时候,都是他不顾一切伸出援手,不仅想办法改善了邓公的生活条件,还帮助邓公的孩子们进入大学。
面对众人的不解,汪东兴缓缓道出了心中的顾虑,在他看来,让邓公付出,有违旧有原则,再有就是邓小平和毛主席的执政理念有很大的差异,这让一生忠于毛主席的汪东兴难以接受。邓小平得知汪东兴等人的想法后,无奈的感到这些“老伙计”有些教条了。不过,仅凭汪东兴等少数人的意见,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最终,邓公成功复出,不料这却引发了两人之间第二次激烈的争吵。那么这第二次争吵两人都说了什么?为何汪东兴在此后主动请辞?邓公究竟说了哪四个字?
邓小平重回中央工作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老同志平反。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为革命家争取客观评价的好事,不料却遭到了汪东兴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1978年为彭德怀平反一事,气得邓公在会上怒斥道:“你怎么每次都要唱反调”?作为毛主席忠诚的拥护者,汪东兴始终坚持伟人的方针,只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时代已经不同,曾经适用的方针或许已经不再合适。
其实伟人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位老下属的缺点,那时他就曾告诫过汪东兴,要多读书、多学习,做事不要太死板。在为老同志平反一事上,汪东兴就受到了认知的局限,甚至为了反驳邓公,他特地查找了很多历史资料,结果这一找还真给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原来当初邓公也发表过一篇批评彭老总的文章,汪东兴如获至宝,捧着这篇文章就气势汹汹的找到了邓公,说道:“你当年也是反对的,现在这样不是自相矛盾吗”?而邓公看着这份材料十分平静的说:“我当初是反对过,但事实证明,彭德怀同志是对的,错误的是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错误呢”?一番话充分显示了邓公宽广的胸襟,犯了错,只要敢承认,只要及时改正,就还是好同志,毕竟人无完人,这世上的每一个人有谁没犯过错呢?汪东兴听后深感敬佩,同时也陷入了沉思。
在1978年12月13日的会后,他主动找到邓公,向他提出了辞职请求,还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辞职信。在信中,汪东兴提到自己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行动不够快,工作能力也不足。邓公看后沉思良久,随后回复了四个字:“只进不出”。而邓公之所以回这四个字,也是为了挽留汪东兴。
对于汪老的能力,邓公是十分欣赏的,只不过两人对一些事的看法不同。因此,在这之后,邓公将汪东兴安排到了别的岗位,直到1980年,汪东兴才正式卸下所有职务,回家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