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北伐形势本一片向好,像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北伐军突破北洋军阀防线,胜利在望。但蒋介石、汪精卫却背弃孙中山先生遗志,中断北伐,将屠刀挥向共产党人。
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勾结多方势力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汪精卫发起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众多共产党人遭屠杀,革命事业遭受重创。
在当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陈独秀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他寄希望通过和谈来化解这场危机,对蒋介石等人的反动迹象仍然抱有幻想,因此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然而,蔡和森、毛泽东等同志却敏锐地洞察到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他们坚决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来捍卫革命成果。他们认为,只有拿起武器进行独立斗争,才能求得生存并肩负起革命的重任。
经过中央委员会的慎重决议,最终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等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成功占领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着红色武装的正式建立。
与此同时,陈独秀被罢免了职务,瞿秋白同志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瞿秋白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绩一直十分优异。
1917年,他前往北平求学,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传播新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接触并接受了布尔什维克思想,开始投身于左翼活动。
1920年,他更是远赴苏俄进行深造,深入当地实践,并有幸与列宁同志进行了交谈,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决心。1922年回国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23年,瞿秋白陪同陈独秀与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会面,共同磋商国共联合的相关事宜,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入国民党后,他负责了统战、党建等重要工作,为推动国共合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1926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发起了“排共运动”,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使广东地区陷入了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国共合作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瞿秋白请求采取回击措施,但陈独秀和周恩来出于对战线大局的考虑选择了退让,然而这种退让却反而助长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更多令人发指的血案,中共中央再也无法容忍,决定通过起义的方式进行有力的抗争。
在成为核心领导人后,瞿秋白为了迅速壮大革命力量,下令各地发动暴动。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及准备不足等原因,像广州起义以及多地的暴动,最终都遭到了敌人的残酷镇压,众多优秀的同志不幸牺牲。
面对这一惨痛的教训,瞿秋白深感自责和悔恨。于是在1928年初他主动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并辞去了中央书记的职务。随后前往莫斯科进行深造,希望能够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为未来的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30年瞿秋白学成归国后,先在上海与同志交流,传递思想信息,后到中央苏区,参与政权、宣传、军事等工作,编写宣传手册与军事教材,助力苏区和红军发展。
在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之后,身患重病的瞿秋白无法随行,被迫留在了华南地区领导游击战争,曾巧妙设伏缴获敌军物资,有效的牵制了敌人。
然而不幸的是,在1935年中央苏区被敌人攻占之后,瞿秋白在转移至福建的途中,不幸被国民党军队逮捕。
被捕后,他情绪低落,创作《多余的话》抒发内心感受。在当年的6月中旬,他还是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勇就义。
1966年,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江青等人出于反革命的目的,对瞿秋白进行了无耻的诬陷和攻击,他们颠倒黑白地将《多余的话》污蔑为所谓的“投降书”,并恶意地诬陷瞿秋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
这一荒谬而恶毒的指控使瞿秋白蒙受了极大的冤屈,他的家属也受到了无辜的牵连而遭受迫害。直到1980年在邓公的推动和拨乱反正之下,才得以恢复名誉洗清冤屈,重新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敬。
为了表彰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006年福建省政府特地在长汀为他建立了纪念馆,以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他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