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东北部,朝鲜自建国以来,金氏家族已持续执政超过八十年,外界常对其有“世袭”之观感。那么。今天咱们就说一下,为何他们能长期执政且深受民众拥护。
这得从朝鲜建国前说起,1945年之前,朝鲜半岛遭受日本侵略,众多朝鲜爱国人士挺身而出,奋力抵抗。其中,一部分人坚守本土,如在平安南道等地,民众自发组织游击队,利用山地地形进行游击战,夜间突袭日军据点以夺取物资。另一部分人则撤退至中国,继续开展抗日斗争,金日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5年,年幼的金日成因避难前往中国吉林,在那里接受教育,并深受当地抗日氛围的影响,种下了抗日的种子。东北沦陷后,他毅然加入东北抗日联军,指挥了包括1939年大沙河战斗在内的多次战役,巧妙设伏截获日军物资,有力打击了敌军,从而崭露头角,并晋升为师长。
1940年前后,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恶化,金日成随抗联余部撤入苏联,被编入苏军远东第八十八旅担任营长。在此期间,他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还与中国和苏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二战结束后,金日成返回朝鲜。然而,由于他此前多在国外进行抗日斗争,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群众基础相对较弱。但凭借其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积累的声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最终成为朝鲜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朝鲜党内派系林立,除了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派外,还有南方派、延安派和莫斯科派等。各派系成员背景不同,理念各异,如南方派成员多来自半岛南部,拥有自己的抗日经历和诉求;延安派则受中国革命思想的影响,带回了群众路线等先进理念;莫斯科派则倾向于引入苏联的建设模式。这些派系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凝聚力的缺乏和潜在矛盾的存在。
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局势。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然而,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人民军的防线被突破,平壤也于10月失守。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打击了金日成的威望,各派系开始动荡不安,朝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幸运的是,苏联向朝鲜提供了武器弹药和军事顾问的支持,而中国志愿军也应朝鲜的请求入朝作战。在云山战役中,志愿军重创了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为朝鲜的战局带来了转机。 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战士在极端严寒条件下坚韧不拔地坚守阵地,即使被冻成“冰雕”,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在中朝军队的紧密合作下,战局得以逆转。
战后,金日成充分利用时机,宣传游击队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诸如敌后破袭战等,有效破坏了敌军的交通和通信系统,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游击队派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金日成的地位。
随着金日成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他意识到党内其他派系的影响仍然存在。为此,他采取了整顿措施,严肃处理破坏团结的行为,同时选拔并任用游击队派的同志,使游击队派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从而稳定了局势。
在此基础上,金日成提出了“主体思想”,其核心内容包括政治自主、经济自立和国防自卫。他形象地比喻领袖为头脑,党为躯体,人民为手足,强调人民应像听从父亲的话一样忠诚于领袖。
“主体思想”迅速在朝鲜各地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学习和践行的重要指导思想。平壤工厂的工人在下班后学习该思想,探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农村农民在劳作间隙讨论科学种田的方法,以实现粮食增产。这一思想已成为朝鲜的精神财富,对于巩固政权和凝聚民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年龄增长,金日成考虑让贤。1974年,他选定长子金正日为接班人,并推选其为劳动党政治局委员。金正日接棒后,进一步强化了对“主体思想”的推广,将其作为最高纲领融入教育和宣传的各个方面。学校课本中加入了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孩子对国家和领袖的热爱;社会上到处是宣传标语、海报,媒体也不断播放相关节目。
在两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主体思想”在朝鲜深入人心,民众对领袖的忠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在每五年的领导人选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金正日每次都以全票当选,彰显出深厚群众基础与民众拥护,也体现朝鲜思想、政治的高度统一以及对发展道路的坚定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是一个民主国家,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领导人,共同参与国家建设,追求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