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杜晓辉教授
共同第一作者:李松岩(左),闻巍(中),戴飞翔(右)
【引用本文】李松岩,闻 巍,戴飞翔,等. 超远程手术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初步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44(3):308-311.
目的 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联合5G通信技术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24年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医学部在北京市与三亚市之间(距离约3000 km)应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国内首例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病人男性,66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个月余”入院,经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有明确手术指征,无明确手术禁忌证。2024年1月4日,病人于全麻下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流畅,无延迟现象,无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20 mL,手术时间90 min。术后第3天排气,第4天进食流食,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结清扫彻底(1/15),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环周切缘及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结论 初步证明5G通信技术支持下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871317)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北京100853;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普通外科,海南三亚572013;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北京100853
通信作者:杜晓辉,E-mail:duxiaohui301@sina.com
注:李松岩、闻巍、戴飞翔对本文具同等贡献,为共同第一作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男性,66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个月余”于2023-12-31入院。病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无便血、黑便,无排便不尽感,后症状间断出现,自行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无缓解,遂于2023-12-13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约15 cm可见环周隆起病变,触之易出血,病变致肠管狭窄,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示:直肠腺癌。后病人就诊收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北京市),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按照《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3]完善各项检查检验,无明确手术禁忌。术前病人常规进行肠道准备,于2024-01-04在全麻下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本例远程手术实施前已完成百余例远程动物手术试验,证实了其安全性与可行性,且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编号:[2023]伦审器临审第(006)号],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实施远程手术的目的与初衷是针对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尤其是病人面临的转运交通困难,以及到大城市就诊所承担的交通、食宿费用成本高的压力这一情况,拟采用超远程机器人手术在胃肠外科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以期为解决上述现实提供经验。
1.2 手术机器人系统 本次超远程手术使用的是国产MP手术机器人系统(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其由两个控制台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主系统)和床旁操作控制台(从系统),主从系统由5G网络传输手术操作信号(见图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手术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手术室均配备了机器人的主、从操作系统。术者位于海南医院手术室操作主控制台,将操作指令输入并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5G网络传输至北京的从控制台转换为实际操作。从控制台的内镜捕获的三维图像同时作为视觉信号反馈再通过5G网络专线发送给外科医生控制台的屏幕,从而形成循环操作。手术机器人的远程通信主机系统,可对手术过程及网络情况予以监测和记录,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智能辅助。另外,笔者已提前3 d对北京、三亚两地的手术机器人平台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1.3 两地手术现场的展示和沟通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手术场景,笔者利用远程手术演示系统将主从系统的画面分屏投放到外科医生面前的3D显示屏上,协助术者全面控制手术台的场景。手术现场麻醉机和监护仪屏幕上的参数也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让术者及时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另外,为了实现术者和助手之间的实时交流,两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4K显示屏进行充分沟通。
1.4 网络传输方案的设计 笔者此次利用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联合使用,实现主从数据的交互传输。有线网络采用的是公共互联网专线(60 Mb/s,中国电信),IP地址由公网分配;无线网络采用的是5G网络(中国电信),IP地址由5G信号基站分配。两种网络均采用加密处理并提前调试,安装新一代防火墙以防网络攻击,确保手术信号网络传输安全。
2 结果
2.1 手术场景展示和沟通 笔者利用手术机器人的演示系统全方位展示主从系统的手术现场画面,真实地传输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参数信息,术中影像画面稳定清晰,声音即时清楚,为术者与助手进行有效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2.2 远程手术情况 2024-01-04,病人于全麻下行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术者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三亚市)手术室操控机器人主机完成主要的手术操作。另一支手术团队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北京市)手术室,协助置入机器人操作臂并通过观察实时传输的手术信号配合术者远程操控的手术动作,协助做好术野显露及吸引等配合操作。手术步骤:术前3 h启动北京市和三亚市的手术机器人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监测网络延时情况。在确保设备器械状态良好后,位于北京的手术团队对病人施行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常规消毒术野皮肤并铺单,脐上2 cm行一长约8 mm切口,建立气腹(气腹压为12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镜头探查,探查排除肿瘤转移,确定肿瘤位置。于距镜头孔左、右两侧各8 cm及16 cm的弧线上分别作8 mm切口,置入机器人专用trocar。取出镜头,将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移入位,连接机械臂,分别置入镜头、超声刀、双极钳、无创抓钳。位于三亚市的术者开始操纵机械臂进行手术,将乙状结肠牵起,充分游离并打开直乙交界结肠外侧腹膜,进入Toldts筋膜间隙,沿Toldts间隙游离部分乙状结肠后壁,游离裸化血管,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静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清扫No.253淋巴结。沿直肠周围充分游离双侧盆壁缘至腹膜反折处,于肿瘤远端5 cm处裸化直肠,置入切割闭合器,切断直肠。位于北京的手术团队取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5 cm,逐层进腹,提起乙状结肠及直肠肿瘤出腹腔,修剪乙状结肠系膜后,于肿瘤近端5 cm切断乙状结肠,移除肿瘤标本,于近端肠管置吻合器抵钉座。重新建立气腹,由肛门置入吻合器与抵钉座对接旋紧并击发,完成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创面彻底止血,冲洗腹腔,探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撤出机械臂,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20 mL,手术时间约90 min。
2.3 术中延迟 手术过程中使用5G及网络专线,平均总延迟约为170 ms,丢帧率约为0.003%。网络系统未出现断网、丢帧明显等情况。术中术者操作无明显延迟感和卡顿感,操作平稳流畅,主从一致性好。
2.4 网络安全保障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术机器人的远程主机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加密技术和新一代防火墙确保网络安全。远程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断网或发现网络攻击等不良事件。
2.5 术后情况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3天排气,第4天进食,于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犯浆膜下层,未见神经侵犯及脉管癌栓,送检上、下切缘未见癌,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癌(1/15),No.253淋巴结未见转移(0/3)。
3 讨论
远程医疗作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医疗模式,已逐渐由当初萌芽时的设想转换为现实。远程医疗可为医疗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的伤病员提供远程会诊与治疗,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等问题[4]。远程手术作为远程医疗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处于山区、海岛、边疆等出行不便的病人及处于战场复杂环境下转运困难的伤病员,远程手术的应用可打破地域限制的壁垒,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外科医疗资源,从而大幅降低就诊成本。但由于网络技术及手术机器人系统等硬件水平的限制,远程手术的发展较为缓慢。5G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远程手术的通信瓶颈问题提供了硬件支持。2020年Acemoglu等[5]报告基于5G网络利用遥控手术机器人在尸体上实施远程声带切除手术,初步证实5G远程手术的可行性。 与传统机器人手术相比,远程机器人手术具有独有的特点(见表1)。近几年,我国5G网络建设快速发展,这也让我国的医疗团队有机会对5G网络下远程手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2023年9月,Wang等[6]在完成100余例远程机器人动物手术的基础上,开展了超远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线上同步直播,并将6例泌尿系统远程手术情况总结发表在European Urology,初步证实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023年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在本部和新区分院之间实施了1例相隔70 km的远程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然而,超远程机器人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实际临床应用尚无相关报道。为此,笔者率先应用5G通信技术和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了国内首例跨越3000 km的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不仅填补了5G机器人超远程胃肠外科手术领域的空白,也再次对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一次评估。
本次手术采用“精锋”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操作,其机械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实现540°末端旋转,使手术操作更加灵活。运动学算法可被用于实时缩小和放大医生的操作。同时,配合过滤器控制系统,医生可以有效过滤手部轻微抖动,完成更稳定、精细的手术。此次开展的超远程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无既往经验可借鉴,挑战性大,对术者的机器人外科操作水平、手术机器人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术者对于远程手术的操作要有一个主观感受适应过程,因而结合术者经验建议拟开展远程手术的术者应先通过开展远程动物手术操作,适应远程操作时器械的开合移动,机械臂间的切换,熟悉脂肪间隙的游离与止血,从小肠破裂修补及吻合术等简单操作训练起来。
信号传输延迟是远程机器人手术面临的难点[7]。Xu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外科手术可接受的的网络延迟在300 ms以内,但理想延迟应<200 ms。Fabrizio等[9]提出,远程手术的延迟时间主要来源于网络传输和硬件系统对信号压缩与解压缩的处理。本研究中,延迟时间一方面来自于网络信号的双向传输(平均延迟时间约为50 ms),另一方面来自于机械臂对控制信号的响应(平均延迟时间约为80 ms)以及手术机器人主机系统对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的处理(平均延迟时间约为40 ms),总延迟时间平均仅约为170 ms。术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感觉到明显延迟或卡顿,手术流畅,手眼同步,主从一致性好。此次手术中不仅应用加密保护的网络专项线路,还特别设置新一代防火墙加强网络监管,以确保手术过程中通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而且,机器人手术平台的远程通信主机系统可实时监测整个手术过程及网络状况,一旦出现网络问题,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将会停止工作,及时中断远程传输信号并切换为北京本地机器人进行床旁手术,防止远程指令引发的误操作对病人造成损伤。另外,笔者前期的网络调试及手术当日的设备检测,都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安全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此次手术而言,无论是术中术野图像的清晰度、术者操作的流畅性,还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的完成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既往的传统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相比差别不大,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这次国内首例超远程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成功开展为后续的超远程模式下机器人辅助胃肠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操作体验、图像呈现以及网络延时等方面已不断取得突破[10],但缺乏力反馈仍是其痛点,术者对于手术的操作只能依赖于视觉反馈和经验,这对于远程或超远程手术的高效完成也提出了挑战[11]。此外远程手术的伦理及责任归属问题、远程手术的卫生经济学问题等也均有待进一步明晰和解决。但笔者相信,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与通信技术不断提升,机器人远程手术必将会有蓬勃发展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在框内滑动手指即可浏览)
[1] Clayman RV.Transatlantic robot-assisted telesurgery[J].J Urol, 2002,168(2):873-874.
[2] Dananjayan S,Raj GM.5G in healthcare: how fast will be the transformation?[J].Ir J Med Sci,2021,190(2):497-501.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6):602-630.
[4] Choi PJ, Oskouian RJ, Tubbs RS.Telesurgery: past,present,and future[J]. Cureus,2018,10(5):e2716.
[5] Acemoglu A,Peretti G,Trimarchi M,et al.Operating from a distance: robotic vocal cord 5G telesurgery on a cadaver[J].Ann Intern Med,2020,173(11):940-941.
[6] Wang Y,Ai Q,Zhao W,et al.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a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telesurgery system: expanding indications in urological surgery[J].Eur Urol,2023 Nov 15:S0302-2838(23)03222-0. doi: 10.1016/j.eururo.2023.11.002. Online ahead of print.
[7] Raison N,Khan MS,Challacombe B.Telemedicine in surgery: what are the opportunities and hurdles to realising the potential?[J].Curr Urol Rep,2015,16(7):43.
[8] Xu S,Perez M,Yang K,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latency effects on surgical performance and the acceptable latency levels in telesurgery using the dV-Trainer(®) simulator[J].Surg Endosc,2014,28(9):2569-2576.
[9] Fabrizio MD,Lee BR,Chan DY,et al.Effect of time delay on surgical performance during telesurgical manipulation[J].J Endourol,2000,14(2):133-138.
[10] 谭可,胡康,田跃,等.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8):906-912.
[11] 许平平,许剑民.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手术临床应用现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1):1144-1148.
(2024-02-20收稿 2024-02-26修回)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