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期重点专栏:脓毒症及其机制研究
组稿专家:姚咏明教授、袁志强教授
执行编委:李晓亮教授、陈旭林教授、张勤教授、窦懿教授、黄广涛教授、石继红教授、徐俊教授、陈进教授、张会峰教授、杨洋教授
2024年10期杂志由指南与共识、专家论坛、论著·脓毒症及其机制研究、论著、综述、指南解读等栏目组成,内容丰富,欢迎阅读。以下为本期文章亮点介绍。
“指南与共识”栏目
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预防和创面修复全国专家共识(2024版)👈
本文亮点:
(1) 为改善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以相关文献证据和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创面修复领域专家的经验和观点,在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预防和创面修复方面达成共识,为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防治提供学术性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2) 这是国内外首部有关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预防和创面修复的专家共识,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实践指导价值。
“专家论坛”栏目
本文亮点:
(1) 建议在烧伤休克期不常规预防性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2) 强调科学防治烧伤全身性感染。
(3) 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本文亮点:
(1) 介绍了目前脓毒症患者分型的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
(2) 阐述了脓毒症分型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论著·脓毒症及其机制研究”栏目
1.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对脓毒症状态下小鼠树突状细胞内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介导铁死亡的影响👈
本文亮点:
(1) 证明在模拟脓毒症状态下小鼠树突状细胞(DC)内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活化显著,并对DC内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介导的铁死亡具有明显促进效应。
(2) 从动物水平证实,抑制STING活化能显著改善小鼠脓毒症状态下DC内ACSL4介导的铁死亡,为脓毒症免疫精准调理策略开辟新方向。
2.脱嘌呤/脱嘧啶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1对模拟脓毒症状态下小鼠树突状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本文亮点:
(1) 证明模拟脓毒症状态下小鼠树突状细胞(DC)中脱嘌呤/脱嘧啶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1(APE1)表达降低,从而加重细胞铁死亡,这为脓毒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2) 证实模拟脓毒症状态下敲减APE1会加重小鼠DC铁死亡,而过表达APE1改善小鼠DC铁死亡,为明确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关键信号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3.基于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特征👈
本文亮点:
(1)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出标本中病原体的阳性率高于采用常规微生物培养法,且能检测到后者不能检出的病原体,如分枝横梗霉菌、耶氏肺孢子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等。
(2) 采用mNGS技术检测109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结果显示,27例患者感染1种病原体,45例患者感染2种病原体,25例患者感染≥3种病原体,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高。
“论著”栏目
1.高选择性动脉吲哚菁绿造影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亮点:
本文亮点:
(1) 首次提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可通过肛周-腹股沟-下腹壁和肛周-盆腔-腹膜后2种不同的路径向下腹部扩散,且分析得出感染通过肛周-盆腔-腹膜后扩散的患者病情进展更为隐蔽,治疗难度更大。
本文亮点:
(1) 第1跖背动脉终末支皮瓣解剖层次浅,皮瓣切取操作简单,不破坏趾体主要动脉、神经,皮瓣供区损伤小。
4.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
本文亮点:
(1) 证实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术后拇指外观、质地及功能较佳。
5.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创面的临床效果 👈
本文亮点:
(1) 证实采用顺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会阴部或腹股沟区创面时,术后并发症少,皮瓣质地和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血运良好,患肢肌力和肌张力较佳、功能良好。
“综述”栏目
本文亮点:
(1) 该文从糖尿病足保肢治疗的有效策略出发,重点阐述了游离皮瓣移植用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和功能维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亮点:
从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角度,概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已知作用,展望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作用和机制的可能研究方向。
“指南解读”栏目
本文亮点:
该文在2008版美国烧伤协会《烧伤休克复苏实践指南》基础上重点对已更新的2023版美国烧伤协会《烧伤休克复苏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进一步细化成年烧伤患者(烧伤≥20%TBSA)伤后48 h内的急性液体复苏治疗建议,内容涵盖:科学选定复苏方案、精准决策与控制复苏量、优化复苏液体配方,以及运用药物有效抑制微血管渗漏与维持血管内液稳定等内容。
衷心感谢为本期专栏积极组稿、撰稿的各位专家、同仁,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杂志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欢迎分享及引用。
本文为《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委员会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发于《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合作!
感谢您对本刊的关注与支持!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