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笔!当偏执狂遇上规则书:解码本田NR500的"椭圆形"悲剧

旅行   2025-02-06 16:20   意大利  

【前情提要:一场关于活塞形状的行为艺术】


在20世纪70年代末,500级别赛事由二冲程发动机主导,此时尝试研发一款四冲程发动机有意义吗?当然没有,但本田却不这么想。本田用NR500向世界证明:在二冲程称王的年代搞四冲程革新,要么封神,要么封棺。这就是传奇的椭圆形活塞NR500惨遭失败。



在米克·杜汉、瓦伦蒂诺·罗西以及后来的马克·马奎斯的黄金时代过后,本田赛车公司(HRC)如今似乎迷失了方向。过去几年对他们来说颇为艰难,2024年更是MotoGP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赛季。当下的RC213V表现不佳……当年本田曾经历过类似情况,那就是椭圆形活塞NR500。在本田公司看来,这款车本应是夺冠利器,却成为了一场历史性失败的主角。


🔺1979 年第一辆本田 NR500



一台V4宛如八缸发动机

1979年,本田官方宣布重返500级别赛事。彼时,二冲程摩托车凭借轻巧、强劲的动力和出色的操控性称霸赛场。可本田偏偏要剑走偏锋,选择逆势而行,渴望重现60年代的荣光。于是,本田决定研发一款四冲程、排量500 cm³的摩托车,要想在二冲程原型车的包围中脱颖而出,这款车必须性能非凡。而NR的V4发动机架构,便是本田破局的关键,其独特的“椭圆形活塞”设计更是核心秘密。

或许鲜有人知,本田最初研发的是一台V型八缸四冲程发动机,每个气缸4个气门,气缸和活塞都很常规,功率远超130马力,转速可达22000转/分钟。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研发途中规则生变,规定最多只能四缸。无奈之下,准备就绪的本田只能将气缸两两合并,最终得到了一台V型四缸、椭圆形活塞且每个气缸8个气门的发动机。然而,这样的改动却导致转速和功率双双下降。


🔺在本田博物馆拆解的椭圆形活塞发动机



灵感源自摩托古兹,本田的实践

1979年英国大奖赛,本田赛车迎来首秀。然而新车甫一公开亮相,秘密便迅速泄露——维修区内的赛车很快被偷拍,照片流传开来。这款车的发动机设计极具颠覆性,一开始呈100°V型,后来改成90°,椭圆形的气缸和活塞,每个气缸配备8个气门、2个化油器、2个火花塞,每个活塞还有2个连杆,犹如漫画里的神奇机械。


🔺HIRCO(本田国际赛车公司)车队的机械师在 NR500 比赛中的表现


除了发动机,它的车架设计同样亮眼。首个版本采用铝合金单体壳车架,重量仅5千克,能将发动机完整包裹,散热器则安装在侧面。

对于这款车,竞争品牌的专业设计师们看法各异。工程师塔廖尼对其赞誉有加,称它是机械与架构设计的杰作。但更多人对其过于激进的技术路线表示担忧,前MV阿古斯塔体育总监阿图罗·马格尼、摩托古兹八缸发动机之父朱利奥·切萨雷·卡尔卡诺工程师都持类似观点。而主导NR项目的工程师入间宗一郎,他的设计灵感恰恰来源于摩托古兹的八缸发动机。


🔺椭圆形活塞发动机是一个受力元件,摇臂实际上固定在曲轴箱上



问题重重

本田赛车首年参赛成绩一塌糊涂,往后几年的表现也不尽人意。尽管大量使用镁合金,该车体重仍始终超138千克,且动力欠佳。本田起初预期能实现130马力、21000转/分钟的性能,可直到最后一版车型才达成,1979年的初代车型功率仅有90马力,转速最高不过18000 - 19000转/分钟。而且,它是赛场上唯一配备16英寸轮毂的赛车,轮胎制造商不愿为其单独研发轮胎。另外,过热引发的技术故障和启动难题也困扰着它。尽管后来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该车成绩依旧乏善可陈。天才车手片山孝纯为其耗费了四年宝贵的职业生涯,弗雷迪·斯宾塞两次试驾,也没能凭借这款创新性的日本500赛车取得好成绩。



本田思维的两面性

早在1981年,有关本田NS500的传言就已悄然传开。这台由三缸二冲程发动机驱动的原型车,成为了本田在后续几年开启连胜征途的关键。此前,本田凭借创新车型却未能斩获胜利,激进的本田人倍感挫败。


🔺2025 款本田 RC213V


这种固执又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被自己的信念所禁锢,就难以察觉自身的错误,进而在错误的道路上反复碰壁。曾经极具标志性的NR500是这样,当下的RC213V同样如此。



失败密码破译(工程师酒后真言版)


1. 热力学悖论

椭圆活塞导致燃烧室形状异常,火焰传播速度比标准圆形慢17%——相当于让博尔特穿着木屐跑百米。


2. 摩擦学灾难

双连杆设计使活塞销受力复杂,摩擦损失比常规设计高22%——机械效率堪比用汤匙挖隧道。


3. 材料学极限

1979年的活塞环技术无法匹配椭圆轨迹,每200公里就要更换——堪称赛道最快耗材。


4. 人类学发现

车手反馈:"这车的震动频率正好是7.8Hz,和内脏共振频率一致——跑完赛肠子都能自动移位。"


---


▍历史定位:失败者启示录

虽然NR500从未登上领奖台,但其衍生的32项专利(包括椭圆活塞加工技术)后来在F1和航空领域开花结果。正如当代本田总工程师渡边康夫所言:"我们不是在造摩托车,是在给未来写技术情书——只不过1979年的邮差迷路了。"



文末灵魂拷问

你愿意为这份昭和男儿的浪漫买单吗?评论区押宝: 

🚩 本田大法好,下次一定赢 

💣 头铁之王,建议申遗 

💡 我选雅迪,省心! 


(听说转发的本田粉,今年修车都能打五折)



铁马网
想要第一时间获得摩托资讯吗?立即关注我们,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涵盖最新资讯、深度评测、热门车款、老车鉴赏等丰富内容,与您一同探索摩托车的无限魔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