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公务员和以前的公务员不一样

文摘   2024-10-27 11:54   河南  

在过去,很多人都以找到一个“铁饭碗”为荣,毕竟那时候工作不好找,没了工作就意味着吃不好穿不暖。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前,我们的长辈都很愿意讨好领导,毕竟那个时候讨好领导有很多好处,可以提干、上大学,还可以分房子。在那个时候,如果哪个领导看不上你,这辈子很难翻身,所以必须讨好领导。

可现在年轻公务员和以前的公务员不一样了~ 现在的年轻公务员对于领导的要求也并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顺从,有时甚至会当场针锋相对。作为一个领导,管人是最头疼的事。现在的队伍不好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管严了,下属不吃这一套,自己下不来台;管松了,下属拿土豆不当主粮,工作不好开展,总之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还有按理来说,年轻人更有活力,更有冲劲,入职后应该会给单位带来一股清风,类似于鲶鱼效应。但在和他们接触之后,我发现这帮子年轻人并没有老一辈年轻时那样奋斗的性格和作风,反而和现在的老一辈一样“成熟”,缺乏冲劲。有些老同志向领导反映,安排新人做事,他们只晓得逃避,要么推脱不会做,要么总是故意做错,拖延时间,一点担当作为也没有,而且这不是一两个人的状态,是整体都这样。

当初这些于千军万马中厮杀上岸的、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干不动了、不愿意干了。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别那么累,同时领导忽悠晋升稳定军心那一套对他们也不管用了,考入县城体制内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想着遴选选调到市区,甚至市区的也想进入省直以图发展。这其中必有其原由,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年轻人躺平,或者说不想努力奋斗,无非就两点,要么活不好干,要么活干好了,没好处。公务员的积极性下降的根源,主要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越来越严重, 大家不堪其扰,不胜其烦,纷纷躺平。没人怕干活,或者说每个人都想干活,都想做事情,都希望从工作中找到点价值和成就感。但是,瞎折腾,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太严重了,一个屁大点事情不三下五除二赶紧干,而是搞工作方案、调查研究、宣传、开大会、搞督查,一个破工作方案改几十稿又回到第一稿,最后折腾一群人天天加班加点,忙了三月五月,出了一堆文件,把下面折腾得要死要活,但一点问题不解决,一点实质性的工作进展没有。

还有为什么说现在进入体制内的年轻公务员坏习惯学得很快呢?上岸前一张白纸的年轻人,上岸后很容易被一些老人带坏,染上各种不好的习惯。比方说打官腔、阳奉阴违、虚头巴脑、见风使舵等等,学的那叫一个快。只要几个月就会变成体制内的老油条,年轻人的朝气和拼劲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还不是因为早早看清楚了体制内的残酷现实了。比如说“越能干活的人反而活越多;干的越多反而越容易受批评;能力越突出反而越不容易被提拔;只要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只要会写材料,就有写不完的材料;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乱象层出。现在年轻人想通了。升迁是小概率事件。在基层,如果没遇到贵人和好的机会,提拔到科级就碰到天花板了,大多时候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是工作时有你,提拔时靠边。就是提拔上去也没落多少实惠,相反每天得面对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压力,还有更多来自大领导的责骂。毕竟大领导只会骂中层领导,不会直接骂一个小小的科员。画饼被骗一次两次,可能是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心性单纯,还能有第三次吗?

体制内的年轻人众生相,既有躺平型:进编即巅峰,巅峰即躺平;也有祁同伟型,人来一世一定混出个模样;还有随意而安型,真诚待人对得起这份工资。无论怎么选择都要对得起自己良心,都要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底线意识。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但依然热爱生活,明知道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也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热气腾腾地生活,依然想办法让自己过得丰盈一点,依然尽情地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今日推荐


呆小萌的杂货铺
记录自我成长的路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