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们的考核,年年轰轰烈烈举行,看起来一本正经,真实情况是形式上的作用大于实际。
打印的评分票一摞又一摞,会议召开了一个又一个,考核小组成员们来回奔波,考核完再汇总票据、撰写报告,忙的是不亦乐乎。
考核结果呢?却是年年差不多。
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可以说在领导层面上从未真正地发挥过应有的作用。
考核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撰写总结的同志的笔尖上,于是,同事们一直亲切的称呼这样的行为是“笔尖上的形式主义”。
前段时间,笔尖上形式主义的回旋镖终于命中了领导们,领导们终于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作无力感。
最近一直高呼的国企改革,已经断断续续推行两年了,这两年里,减员瘦身、领导层契约制管理之类的,都已经用各种方式完成上面的部署,可以交差了。
但没想到,在考核这里翻了船。
网上不是传开了嘛,25年之前要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其前置动作必然是考核。
于是上面开始不断强调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准备抽查。
得到消息的领导们屡次开会强调,这次的考核一定要保证真实性,避免反映不出真实成绩的“走形式”!
可是,形式主义养成容易戒掉难。
一般的考核分为开会、评分、个别谈话三个部分。
开会述职,没啥可说的。
填写评分票的时候,形式主义就体现出来了。
本身评分票就分为AB票,A票为领导填写的评分,B票是职工代表填写。
职工代表们习惯了一律填优秀,因为本来职工代表的分值就低,改变不了大的分值走向,真不值当冒这个险。
于是不管会前如何强调,所有的B票仍旧一律是优秀。
个别谈话就更别说了。
以往的个别谈话就是清一色的把考核对象一顿夸,什么专业过硬、扎实务实,什么不讲困难,雷厉风行,反正就是个比拼词汇量的重要时刻。
被谈话人的顾虑也很现实,你们会上说要实话实说,反映真实情况,那谁知道考核小组成员的嘴巴是不是全都特别严,会不会有哪位领导的亲信?
万一自己反映的真实情况被透露出去,会不会遭到领导的打击报复?
所以谈话结果还是所有干部都优秀的不得了,天上有地上无那种,然后需要提高的永远是不痛不痒的什么“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之类的。
上面下来抽查的人看了这个结果,当场大怒,把领导好一顿批评,领导一脸黑线,说我开会反复强调了不要“走形式”了呀!
这不,挨了批评的领导回来要重新举行考核。
可怜的我们,之前的工作全部作废,票要重新印,会要重新组织,报告当然要重新写。
而瑟瑟发抖的领导们,还得再瑟瑟发抖一次。
他们既怕职工们太形式主义,不反映真实情况,又怕职工们不形式主义,反映的情况太真实!
不知道这次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