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1103.曹积三《苏堤听雨》(2025.1.8)

文摘   2025-01-08 20:55   河北  

荐文||1103.曹积三《苏堤听雨》(2025.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堤听雨

曹积三

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

漫步苏堤,身旁桃花默默地吐着红晕,柳枝静静地垂着新绿。周遭的世界好似都在聆听着雨声,只有湖中的画船在慢慢地移动着……

雨声很奇妙,朝远听,让人想起孵蛋时,大鸟在巢中翻动草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动静;听近处,传来的是那蚕儿嚼食桑叶的“沙沙”响……

听着,听着,湖面漫起了乳白色的水汽,画船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渐渐地,隐没在雾霭中了。四合里,白茫茫一片。刹那间,仿佛红尘不再,飘飘然进入了幻境,一个嗓音压过了雨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大诗人苏东坡吗,还是有谁在吟唱?抑或我产生了幻觉?

这情境,就像那年在黄山伫立始信峰前听雨一样,听着那响脆的雨滴落在千峰万仞的松枝上,发出“噗噗”的回响,就在这当儿,眼见着那滚滚的雾涛似奔腾的潮头,从远处的山边涌来,瞬息,便将自己吞没其中了。那一刻,觉得天地皆无,脑际淡定而洁静,仿佛漂浮于物我两忘的境界。兀地,传来吟诵之声: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随着那声音,依稀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捋着一捧银须飘然而至……

待雾气慢慢散去,哪有什么老者,山、树,依然;我,仍是我也。

我一直以为,雨丝是连接上苍与红尘的精灵,而那雨中的雾幔,便是它精心设计的一个让人奇遇的幻境,是人与遐想对话的时空隧道。所以,我总愿听雨,希冀邂逅奇迹。

母亲百年诞辰的那天清晨,雨,星星点点地落着,我坐在哥伦比亚河畔公园的长椅上听着雨声……

脚下,不过丈许,便是缓缓流淌的哥伦比亚河。我多么希望这雨能下得大些,再大些,令河面上腾起浓浓的大雾,好让我在雾中能与日夜思念的母亲相见。我默默地祈祷着,等待着……

雨,终于大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儿砸在树叶上,砸在河面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听这雨声,陡然叫我想起童年的雨夜,每逢外面响起雨声,家里便漏成一片。母亲为了让我能睡得安生,把我送到邻居家去寄宿。躺在祖大娘的炕上,我却难以入睡,满耳都是外面的雨声,那雨滴,好似支支箭矢扎在心头。我担心那大雨会把家里的房子漏塌,砸到母亲。许多次,我被恐怖的电闪雪鸣惊醒,趴在祖大娘家的窗上,哭喊着妈妈……

从那时起,我害怕雨声,不愿听到雨声。

母亲辛劳一生,儿是多么想能让娘多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可母亲还是乘鹤而去了。我祈盼着哥伦比亚河上漫起大雾,能让我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然而,河上始终没有起雾。雨点儿倒是愈下愈大了,最后,变成了滂沱大雨。我坐在长椅上,任雨浇淋着,心里念着母亲的恩情,眼前是母亲的音容,雨水和泪水流在了一起……

因了雨声牵系着对母亲的绵绵思念,我渐渐地成为痴情的听雨者。更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觉得听雨是美妙的,雨声充满了诗意。

那一年,去长江三峡体验生活,船过巫峡,淫雨霏霏,神女峰上薄雾缭绕。千年的神女独守在这寂寞的巫山之上,该有几多的惆怅和哀怨?

我伫立在甲板上,靠着船舷,望着峰头的神女,谛听着雨声。尽管浪滔声喧,使雨声变得有些孱弱,但那雨滴,滴滴如泪;那雨声,声声如泣,让我依稀听到了神女凄婉的倾诉……

傍晚,船泊中堡岛,我宿住在江边的竹楼上。那竹楼的二层竟别出心裁,从岸边探到江中,滔滔的江水就在它的下方奔流而去。我等于悬空躺在江面上,枕着滚滚的波涛,如何能入得了梦乡?

夜半时分,竹楼顶上突然传来“哗哗”的响声,我一惊,这是来了暴雨。连忙起身走到窗前。③外面没有一星亮光,峡江中的涛声和雨声,都被染成了漆漆的黑色。暴雨和江涛像是一对歌手,在联袂为我演唱着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江之歌。

在享受震撼的同时,我的脑际沧桑闪过,仿佛看到一队队赤身裸体的纤夫汉子,在江边苦苦地拉着纤绳,悲怆的川江号子伴随着他们艰难前行的脚步……

雨,是有颜色的。

你瞧,苏堤上,当雾幔隐退,满目都是绿色,西湖的雨,绿得清秀,响得婉约且隽永,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雨声和听雨,既紧承标题中的听雨,又引出下文作者在不同场合的听雨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B.作者漫步苏堤,由倾听雨声进入雨中西湖的奇异世界,并瞬间联想到苏轼和李白吟诵各自的诗篇,过渡非常自然。

C.作者希望哥伦比亚河畔的大雨能带来漫天大雾,好让自己在雾中见到母亲,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

D.长江三峡的船上,浪涛下的雨声仿佛神女的凄婉倾诉;而夜宿竹楼,暴雨和江涛共鸣,好像纤夫伴着号子艰难前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写西湖的雨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作比,配以拟声词,恰当地描摹出了雨声近听和远听的微妙区别,突出了雨声的奇妙。

B.第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上承作者于雨声中联想到的苏轼和李白,又引出下文作者于哥伦比亚河畔雨中向去世的母亲倾诉衷肠。

C.第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漆漆的黑色写雨声和涛声,既写出了作者于漆黑的雨夜窗外所见,同时又写出所听到的雨声和涛声之骇人。

D.第句呼应文章开篇,使作者天马行空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西湖景色的美好。

8.文章的标题和听雨有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听雨的感受。

9.文章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7D    

8童年的时候,作者寄宿在邻居家,担心母亲安危而害怕听到雨声。在国外的时候,作者愿意听雨,希望在雨雾中有奇迹发生,能与逝去的母亲相见。在长江三峡的船上,浪涛下的雨声仿佛神女的凄婉倾诉,作者感受到的是寂寞、惆怅和哀怨。夜宿竹楼,暴雨和江涛共鸣,好像纤夫伴着号子前行,作者感受到的是震撼与人世沧桑。   

9既令文章苏堤听雨这一现实主线清晰,又穿插描写了和听雨相关的经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拉开时空距离,让读者更好地见证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理解其情感的变化,突出主题。增强感染力和可读性。通过现实与回忆的穿插,两者相互烘托,产生回环往复的效果,更能吸引读者。

【导语】文章《苏堤听雨》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听雨的体验与人生感悟紧密结合。开篇引领读者通过雨声进入自然与心灵的深邃对话,雨声从苏堤、西湖扩展到黄山、哥伦比亚河畔和长江三峡,表现了生命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现实与回忆交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文章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联想,使得听雨充满诗意与哲思,引人深思。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并瞬间联想到苏轼和李白吟诵各自的诗篇错,作者由西湖雨声联想到苏轼吟诵自己的诗作,而李白吟诵自己的诗作的情景,是作者当年于黄山听到雨声看到雨景而联想到的。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D.“‘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西湖景色的美好错,这里应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的本体是西湖的雨,本句照应文章开篇写苏堤听雨写出了雨声的奇妙,表达的是对雨声的赞美。

何处炊烟
关心教育,关心身体,关注灵魂,关心命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