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限时练十一(“家家、常常、盏盏”石榴花)(2024.10月)
文摘
2025-01-08 20:55
河北
一、(衡阳市八中2024高考)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这样的话绝非①________________。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济南的四季,唯有②________________的秋天最好,晴暖,清爽,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水平如镜,柳败荷残。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土坝也似乎正与其上的一切景物配合:偶尔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三五枝芦花,配上残破的土坝,确是有些萧瑟却并不清淡的画意。往南往北,往东往西,再看吧,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处处空阔明朗,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静穆,连绵,逶迤入眼:③________________,联成一幅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的“什么”含义一致的是( )(3分)A.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还夹着一种腥味儿。B.“什么清白!我前天亲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C.还有许多不安分的家伙入了他们的伙,他们到处放火,把什么都抢得精光。D.现在的治安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狂风七手八脚地刮,赋予其人的状态,写出了狂风狂乱、狂野的特点。②“一干二净”写出狂风对花朵的摧毁力巨大(摧毁力度很大)。③“卷”写出了落花与黄沙在风的作用下,搅在一起的惨烈状态。④“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春天逝去的迅速,更凸显了风的狂野。⑤表达了作者对大明湖春日短暂的可惜之情。【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一空,语段前后文语境多次强调“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可见此处是想强调济南没有春天是一个事实,不是没有根据的话,故可填“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原比喻某些传闻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后多用来比喻传闻毫无根据。第二空,后文强调济南秋天的“晴暖,清爽,明朗”,可见这是说明济南秋天气候温和给人带来的舒爽感受,故可用形容秋天的“秋高气爽”等词。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舒适宜人。第三空,前文分别提到“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可见这是对前文山水景色的总结,可用“湖光山色”。湖光山色:指湖水和山峦相映衬的自然景色。【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线处第一句“七手八脚的刮了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狂风人格化,写狂风七手八脚地刮,赋予其人的状态,写出了狂风狂乱、狂野的特点。“济南……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一句中,“一干二净”是成语,形容一点也不剩,写出狂风对花朵的摧毁力巨大(摧毁力度很大)。结合“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可知,“卷”是动词,用卷字写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写出了落花与黄沙在风的作用下,搅在一起的惨烈状态。作者在最后感叹说“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再睁眼时……已”显然是夸张的手法,说一眨眼的工夫,春天就过去了,写出了春天逝去的迅速,更凸显了风的狂野。这些精准的用词和修辞手法,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明湖春日短暂的可惜之情。二、(2024河北省邢台二模)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3小题,11分)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美。(①)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②)那虫声清亮,从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和湿润,仿佛一粒粒的露珠,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③)却原来,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蛐蛐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桂花落,覆盖授秋的夜枕。(④)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吧。4.“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这几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3分)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重视形象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②形象突出,“红”“绿”二字凸显春、夏在色彩上给人的感觉。 6、①通感(比喻)。 ②作者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将清亮的“虫声”比作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的露珠,使抽象的声音清晰可感,使“虫声”的特点更为具体、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新颖、生动的印象。C.诗句的意思是“蟋蟀七月在田野,八月移到檐底唱,九月伏在门槛下,十月钻进床底藏”,写蟋蟀在不同月份里空间的转变,依据“这蛐蛐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于幕后走向台前”,可知“蛐蛐儿”在移动变化,所以引用的诗句填入③处最恰当。从语法看,四个词有两个是词类活用,将形容词“红”“绿”活用为名词,意为“红花”“绿叶”,这样的写法,体现了灵活的特点;同时,“红”“绿”二字主要从视角感官上凸显出夏、秋两个季节色彩鲜明的特征,“红花绿叶”簇拥在一起,形象突出。【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将清亮的“虫声”比作滚落在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的露珠,这是运用了通感(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通感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形象,抽象的“虫声”变得清晰可感;同时这也是比喻,“虫声”的特点更为具体、生动,写出了虫声蔓延在整个“青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的氛围。所以,通感(比喻)的运用,恰当且巧妙,能给读者留下新颖、生动的印象。三、(湖北省“腾·云”联盟)语言文字运用3(本题共3小题,10分)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案,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①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得( A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②——她腌的感萝卜干非常好吃,春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③福禄寿喜全都有:“五福临门”呀 “财源广进”呀 “( B )”呀,“白头偕老”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7.根据划波浪线①③两句的语境,在 A、B两处括号中分别填写一个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2分)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8.画横线②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4分)B.长命百岁(龟年鹤寿、河清人寿、松柏长青、松鹤延年等)(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处形式上使用叠词,B处注意表达“寿”的含义。错别字不给分。8.①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此处说明赵大娘腌咸菜非常拿手。(2分)②打破了句式的齐整(或长短结合,或整散结合),语言显得自然随性,灵动活泼。(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效果的能力。从内容要点和句式特点两方面作答。9.①“呀”字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使语言表达更生动。②“呀”字拉长语音、舒缓语气,表明赵大娘剪纸花样多,突出赞美之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言风格和内容要点两方面作答。四、(湖北省“腾·云”联盟)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夏,陆游奉召回京经过武昌,登游黄鹤楼,时年53岁。此前陆游多年辗转于蜀中各地,仕途不顺,生活多艰。②绿玉枝:即绿玉杖,传说中仙人、长者用绿玉杖。③苍龙阙:指位于东方的宫阙,此处喻指南宋朝廷。④离离:草势茂盛。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吾行忽及早秋期”一语双关,既指游览黄鹤楼的时节,也暗示自己开始进入人生晚年。B.颔联诗人大醉一场,心情既喜且悲,与“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时的心情不同。C.颈联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长江汉江交汇处烟波渺渺、历史遗迹草木茂盛的景象。D.本诗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叙事绘景,抒发心中感慨,与杜甫《登岳阳楼》一诗结构大致相同。
11.陆游曾言:“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作者因哪些“悲愤”而作此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理解与艺术手法鉴赏能力。C项中,“虚实结合”手法有误,此处写景为实写。】11.①年华蹉跎的愤懑。作者在开始步入暮年时又收到了奉召回京的旨意,虽又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但回首半生,年华蹉跎,心中“悲愤”难抑。②国运艰难的悲愁。作者登临黄鹤楼时看到往昔晋唐繁华处尽是秋草离离,面对历史的兴衰更替,想到此刻的国运艰难,心中满是悲苦。③壮志难酬的愤慨。作者以笛声喻自己收复中原的心声,以“裂石穿云吹何处”写出了自己为收复中原而奔走呼号,可是南宋朝廷却置若罔阐,从不听取,理想在未来是否能够实现,作者念及此处,不禁满怀“悲愤”。(一点2分,三点6分。若有其他答案,扣住“悲愤”(悲和愤),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归纳能力。首联中的“吾行忽及早秋期”写出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时节与年岁,已显悲伤之意;颔联中“归何晚”“醉不知”等词表现出诗人在应召回京途中对往昔的坎坷经历、人生时光易逝、难被重用的愤懑之情。颈联中,诗人由眼前江水浩荡、晋唐遗迹秋草葳蕤而生历史感叹,也暗示出诗人对此刻国运的担忧。尾联中,诗人以笛声喻自己为收复中原而奔走的心声,“何处吹”则写出了诗人无人理解、壮志难酬的悲愤。(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治理好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读者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让读者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情谊。(3)苏洵《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质问的语气抨击秦统治者对老百姓极尽搜刮之至,自己却挥霍无度。(5)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5)“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抓住子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抓住曾皙的谦虚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两人的性格特点。(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湖面, 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9)《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的句子,流露出他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与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10)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在班级元旦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请大家以“龙”字行“飞花令”,可选用古诗文的句子。轮到你,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