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领读|越上网越生病?关于“网络疑病症”的研究——《新闻大学》论文介绍

文摘   2024-09-23 22:33   安徽  

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加熊哥微信 taijixiong_sh


注:本文摘选自过往的【期刊班】 ↑
2024年新版期刊班持续更新中,跟上学术热点,点击图片加入↑


音频比文字版更丰富 建议倍速听

你好,欢迎来到期刊领读班。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如果你身体有一点不舒服,一定不要去网上搜,不然你会越搜越绝望,因为你的小病,在网络上甚至被描述为某种不治之症了。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与之相关的概念叫“网络疑病症”。

今天的文章来自《新闻大学》,标题是《病由“网”生:一项关于“网络疑病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这个标题就有点夸张“病由网生”,或许它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网络信息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程度,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心理出问题了,比如十分焦虑十分害怕,也确实会影响他病情的发展,甚至原本没有病也变得病央央的了。
文中主要研究了“认知闭合需要”、“信息类型(叙事型/案例型/信息型)”这些因素对于网络疑病症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闭合需要越是高,越容易产生症状,信息型健康信息的影响也显著比其他两种的影响要大。

什么是“认知闭合需要”?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刨根问底的欲望,对不确定性消除的需求,越是不能忍受不确定性,越是刨根问底,他的认知闭合需求就越是旺盛。研究表明,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易产生网络疑病症。这就验证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网络疑病症的潜在风险因素。

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与自身症状相关的信息时,更为急切地想要知道自身患病的概率与风险,尤其是在信息不明确或相互冲突时,为需要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会推动进一步的在线搜索,越搜越糊涂,从而导致网络疑病症的产生。

而信息型内容,在健康传播中,往往更容引起焦虑,是因为这类信息足够直接明了,这样读者更容易从中获得病症信息,而如果是故事型的,里面夹杂了太多的其他信息线索,也就是噪音比较大,分散了个体注意力,反而不容易引起焦虑。

研究也发现,处于理性和情感之间的案例型信息更好达到了一种中间状态,其引发的网络疑病程度远低于其它两类信息类型。这启示健康传播者在进行健康信息传播时,要防止过度理性的信息呈现方式加大信息本身的严肃性,使社会公众产生恐慌心理,也要避免过度情感化的叙事策略牵动公众的“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与叙事细节的匹配进行自我疾病诊断。

还有就是公众应该适当地降低自己在网络健康信息方面的认知闭合需要,不盲目搜索和相信,寻找正确的方式和渠道理解和检查自身症状,进而降低自身的网络疑病症。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篇论文。


由于微信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推送,建议把「复新太极熊」设置星标⭐️,及时接收复旦新传考研信息,学习资料信息。
往年期刊班 部分内容摘选:
注:往年分享的内容中会有一些陈年广告,忽略即可
01|“传播”与“交通”有很大关系—《新闻大学》论文
02|人工智能为什么让人焦虑?—《现代传播》论文
03|网络舆情监测的十大趋势—《新闻记者》论文
04|中国面临第二道数字鸿沟—《现代传播》论文
05|“后真相”也有积极的一面?—《现代传播》论文
06|对快手上三个主播的分析—《国际新闻界》论文
07|数字平台在挑战政府权威?—《现代传播》论文
08|公共事件主流媒体的影响?—《广告大观》论文
09|新闻真实?眼见不为实?—《国际新闻界》论文
10|手机与传播的“具身化”趋势—《现代传播》论文
11|微博上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新闻大学》论文
12|公众号的幽默说服传播效果—《现代传播》论文
13|全球新闻创新情况报告—《新闻记者》论文
14|移动社交时代意见领袖变化—《新闻记者》论文
15|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现状—《新闻大学》论文
16|区块链如何提升传播信任?—《现代传播》论文
17|媒体融合演进的路径与机制—《新闻大学》论文
18|青年的网络隐私忧虑问题—《新闻记者》论文
19|宋代的书禁和报禁研究—《新闻大学》论文
20|美国新闻“荒漠化”及其后果—《新闻记者》论文
21|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情感—《国际新闻界》论文
22|新媒体的引导力研究—《现代传播》论文
23|社交媒体在返璞归真?—《现代传播》论文
24|“场景转移”未来传播的重点—《现代传播》论文
25|市县级媒体怎么生存?—《现代传播》论文
26|短视频媒体的社会责任—《现代传播》论文
27|区县级融媒体建设之道—《现代传播》论文
28|如何解决群体极化?—《新闻大学》论文
29|学新传跨专业才有未来—《中国广告》论文
30|媒体制造了“泼水节”?—《新闻大学》论文
31|“前媒体人”发挥什么作用?—《新闻大学》论文
32|新闻透明性比客观更重要?—《新闻大学》论文
33|5G“人媒合一”要思考清楚—《现代传播》论文
34|6大热点全球新闻传播趋势—《新闻记者》论文
35|奥运和国家形象的建构—《现代传播》论文
36|纸媒也有“第二春”?—《新闻大学》论文
37|2021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论文
38|平台治理,腾讯垄断—《新闻记者》论文
39|互联网的劳动控制—《现代传播》论文
40|分享保健文章的老年人—《新闻记者》论文
41|短视频和城市形象塑造—《现代传播》论文
42|关注新闻记者的创伤—《新闻记者》论文
4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
44|新闻软文有积极作用—《新闻传播研究》论文
45|抗疫中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
46|重新定义智能媒体?—《现代传播》论文
47|重视“底层表达”—《新闻大学》论文
48|县级融媒体的重生之困—《现代传播》论文
49|辟谣会引发逆反?—《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
50|从5G到元宇宙媒介演变—《新闻大学》论文
51|谁在扭曲美国新闻业?—《新闻记者》论文
52|中国故事的传播中介—《新闻记者》论文
53|互联网治理报告2021—《新闻记者》论文
54|大屏媒体的优势,家庭—《新闻记者》论文
55|如何解释刷抖音上瘾?—《新闻记者》论文
56|具身和离身,AI主播—《国际新闻界》论文
57|网络新闻“失范”是为啥?—《现代传播》论文
58|科学传播中的新媒体—《国际新闻界》论文
59|数字新闻如何理解情感?—《新闻大学》论文
60|要关注“社交机器人”—《现代传播》论文
61|媒体职业管辖权是啥?—《新闻大学》论文
62|23年全球新传6大热点议—《新闻记者》论文
63|2022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新闻记者》论文
64|全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新闻记者》论文
65|ChatGPT与国际传播—《对外传播》论文
66|深度伪造伤害社会?—《新闻与写作》论文
67|关系价值?新闻价值?—《新闻与写作》论文
68|要了解“被记忆权”—《新闻记者》论文
69|数字零工权益维护—《新闻大学》论文
70|记者们的劳动状态和—《新闻大学》论文
71|战略传播→楔子战略—《现代传播》论文
72|自我蒙蔽?为啥熬夜刷机?—《新闻记者》论文
73|直播间为何频频打赏?—《新闻记者》论文
74|AI媒介记忆与社会记忆—《国际新闻界》论文


复新太极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运营,只针对复旦新传考研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