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读研人的期中压力,功在平时成为必然选择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18 09:54   上海  
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加熊哥微信 taijixiong_sh

本文作者汤圆,为24级复旦新闻学院研究生(图片来自复旦官微)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用来形容大学课业生活,“前十几周舒适得像在泡脚,等到最后一周你需要把泡脚水喝掉”。但对于复旦读研的学生而言,这句话还是不够精准,因为复旦会要求学生在期中就把泡脚水喝掉一半。一个学期大概16周的时间,除去期末周,七八两周即开学后的两个月也是集中交作业的巅峰。

【总学分要求和课时安排】

新院研究生无论学硕还是专硕,无论哪一个方向,总学分要求基本都落在31-38之间,这是读研两年或三年需要完成的学分总数。

公共课涵盖英语和政治,英语占3或4个学分,但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免修,一般会通过六级成绩、托福雅思以及考研英语分数进行申请;政治需要分两个学期进行,共3个学分,研一上下两学期各完成一门课程即可,而且课程分单双周,也就是一个学期只需要上8周。

专业课一门是2或3个学分,大概会有六门左右的必修课,量大名额多,大家都会有;还需要额外再抢六门左右的选修课,名额有限,区分方向,且这学期开的课程,下学期就不一定开了。

(丰富的专业选修)

研究生完成的总学分和总课程跟本科相比其实并不多,本科生修完的学分可能是研究生要求的两倍。但因为研究生的重点难点落在了研二研三的大小实习、毕业论文上,为了给最后一两年匀出足够多的时间和最大程度的便利,最好争取能在研一两个学期期间、或者到研二上学期就把所有课时修完,那么一个学期大概要完成7-8门课,也就是起码有七八份作业。

【日常任务与考核形式】

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安排的侧重点不一样,平时卷作业与考核的方向也有明显差异。比如国际新闻重视英语、重视实务操作,课程安排里很多跟英文报道、国际政治和实务训练相关,有些作业可能连报选题这一关都很难通过;像综合新闻专硕也会比较在意新闻实践操作,跟产业发展如全媒体新闻编辑、媒体融合等相关度较高;像新闻传播学学硕方向,就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新闻学、马新观、中新史和传播学理论的难度都会比较高,老师们非常看重辩证的、开放的思考,会对学科知识追根溯源。

无论什么方向,紧跟课程进度中,最常做的一项任务就是课前阅读文献,一般由课程老师的助教将阅读资料发送到复旦学生专用的elearning个人平台。像传播学研究就发放了很多传播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文章,如齐美尔的城市传播、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老师们给到的文献都是学科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很有地位的论文,含金量很高,节省了同学们检索的时间精力,属于是坐在那里就被塞了一口香香的学术饭。

或许听上去感觉课前文献阅读好简单,但其实完成这项不需要考核的任务也颇具难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内容所分析的理论太过扎实、表达也比较抽象,“静下心来把文章读完”的想法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将近一半的文献都是全英的,英语不好的根本看不懂,或许需要一边提升英语储备,一边善用AI进行辅助。

(浅用AI做个翻译)

所幸文献阅读是一项私人的任务,不需考核也不必站在前台展示,读不懂的结果可能就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但课程作业考核是放在公开场合的,比如做小组pre,做的不好影响自己的自信心,更影响最后的评分,从自由组队、提出选题到完成任务,每一环节都让人感受到压力。

课程考核总体上有三个方向。第一种是课程考试,基本上都要求开卷,主打一个“不需要背书,背完再默写上去的考试是很没意义的,我需要你们进行独立思考,达到真正地理解”。

第二种是个人作业,个别课程需要自己选主题做pre,大部分课程的个人作业还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有些老师会给出特定主题,比如新闻的公共性价值、AIGC与新闻生产,只需要查阅相关文献完成撰写;有些则需要自己构思选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出好选题、选题能否通过都是一道难关。

第三种就是自由组队完成小组作业,也是最有机会感叹身边同学都很优秀的考核方式。小组作业的形式一般是做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案,或者进行新闻实务操作,比如对某事件进行报道或者核查。之前学姐跟我感慨,写作业会非常忙碌,大家都很用功。当时我还没有入学,无法感同身受,现在才发现大家把任务做得很漂亮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也许只是一次小讨论,但他们会拿出来完整的大纲思路、丰富的文献梳理,让我不由得佩服。

期中压力就是开学后不久突然降临的,只想临时抱佛脚会力不从心,看不懂的文献、写不出来的综述、太零碎而不能深化的思路都很难在一朝一夕中改变,需要持久用功、不断积累方可在各种任务里找到突破点,也能避免徒增无用的焦虑。


复新太极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运营,只针对复旦新传考研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