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几周:专业课再过一遍,公共课不要走弯路

文摘   2024-11-28 22:59   上海  
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加熊哥微信 taijixiong_sh

本文作者汤圆,为24级复旦新闻学院研究生(图片来自复旦官微)


考研马上要进入12月,不管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良好,手头上的任务都要专注地进行,争取每一天都能以充足的时间推动备考节奏的稳步推进,最好在任务表中能够清晰地罗列出自己每天做了什么任务、完成效率如何。

在前期准备没有落下特别多的情况下,这20多天完全够我们把专业课全部再复习一遍,同时也要警惕一些无用弯路对我们精力的无谓消耗。

【专业课:重视基础,全面复习】

最后一段黄金时间不建议大家“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哪怕是网络各处都在强调的“热点”“重点”,也未必成为真正的考点。

比如去年大火的淄博、哈尔滨等城市文旅,不少人押宝“城市传播”专题,尤其是认为复旦这么多年来都有城市传播的相关研究,是极大可能会考察该热点的院校。

我最后一个月相信这个专题一定会考察,经常整理城市传播的内容,一整就是一天,还要反复地背诵,并且很多城市传播论文也非常抽象晦涩,一个开头我读了半小时也没读明白,还逼着自己硬读。但最后的情况是四张卷子没出一道城市传播。

这并不是在否认最后一段时间继续突击热点的重要性,只是在时间紧迫的日子里,即使看重热点话题、做押题卷,也尽量不要有什么完全指望“押题”的心理,因为这种心理可能会形成一种“自我欺骗”,让我们潜意识里相信复旦一定会考察这些热点,导致我们忽略复习的全面性,但实际上最后所谓热点并没有成为考点。

最后一段时间建议大家提升专注度,基础和专题两手都要抓,把有限的时间用全用尽。我们的复习策略也要有所调整,前期中期那种拿起笔记哇哇大背的状态要升级了,现在更建议大家沉下心来、拿起笔,准备好白纸,能把笔记里所有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简要默写下来,或者是单独串联出某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这样我们能更清楚自己对于每个知识点或者专题的熟悉程度。

比如中新史,作为复旦每年必考50分左右的科目,是非常适合在白纸上默写出发展时间线的。像建国前中共党报的发展,从中共成立初期到土地革命时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期间的重点报刊如《向导》《热血日报》《解放日报》都可以顺着时间默写下关键内容,如果整个报刊史能达到脉络清晰、默写顺畅的程度,无论是出名词解释还是论述整个党报发展历程,都能快速定位知识点。再

比如传播学,按照不同的板块滚动复习,像传播效果研究,可以在白纸上串联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重点理论如沉默的螺旋、创新与扩散着重完整默写,其他理论知识略写,能保证整个板块的知识点顺个七八成,这一部分基本就是掌握住了。

【公共课:追求实际效果,不浪费时间】

我的公共课在最后一个月可以说做了太多无用功,也耽误了不少复习时间。有一部分原因是状态太疲倦了、临近考试有些慌了,我总是喜欢做一些对于备考没有实质效果的事情,即使做的过程中就感觉很浪费时间、很无用,我也没有及时止损。

我觉得,政治上有两种行为是无用功。

第一种是无脑刷题,几乎12月市场上所有能找到的模拟题我都做了一遍,当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刷模拟题。但考完政治,深觉没必要刷那么多模拟题,最有用的是肖四肖八,其他模拟题要么太简单、要么是风格不贴近考研政治。我沉迷于刷模拟题的原因是为了消磨掉我学不进去的时间,像一个机器一样一张张做选择题,能立马看到自己的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第二种是抄肖四的大题答案,因为总背不下来肖四的内容,加上我用的电子版,所以把每张试卷的答案抄了一遍。结果辛辛苦苦抄背到最后一套,发现肖四末尾有每道题用的原理框架。建议大家直接背每一道题的原理,分析部分可以借鉴思路,因为最后考试材料不同但原理相通,把原理记住,分析部分完全可以自己来。

英语到后期其实没有什么“逆天改命”的操作。一定要保持题感,不要让最后一个月成为做题的空白期。

一般大家都会留两三份卷子作为模拟考试,不要拖延太晚,建议至少在12月前就完成第二次模考,12月上旬能结束最后一次模拟考。

我英语走过最痛苦的弯路,就是三次模拟考都逃避作文环节,写作是我的弱势,我讨厌这种抓耳挠腮也写不出几句话的痛苦。所以在正式的英语考试,我作文用了最多时间,还发现自己准备的模板空话套话太多,总之对作文不是很满意。还有英语一定要坚持背单词,每天都滚动记忆单词直到上考场。

不到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没有人可以断定谁能上岸。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不管前期日子效率高低,抓住最后能把握的黄金时间,不再低效率背书、不再逃避摸底考试,最终我们都会为这一段旅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复新太极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运营,只针对复旦新传考研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