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汤圆,为24级复旦新闻学院研究生(图片来自复旦官微)
考研倒计时一个月,很多学生的状态可能是两极分化的,有人最后一个月格外认真,开始高强度地专注于背书和模拟考试,用好最后几十天的冲刺期;也有同学最后一个月劲头逐渐衰弱,学习状态趋于麻木,甚至会内耗、想要逃避。最后一个月的状态,除了按部就班的知识记忆,我们还应该做到两个关键:一是更贴近考试节奏的时间安排;二是更加稳定自信的心态。
【冬天睡不醒?不必因休息感到焦虑】
随着小雪节气到来,夜晚很快降临但天亮的时间更晚,一阵阵的冷空气把人往被窝里逼,睡觉成为一件太过舒适的事情。
我是习惯早起的人,夏秋季节绝大多数时候的作息都是7点就能自动醒来,8点就在图书馆坐下准备开始学习,但进入11月之后很明显感觉到起床变困难了,自然醒的时间变成了八九点。
再加上12月初连着下了很多天大雪,从4号到10号我都因为太能睡、不想面对外面的风雪,缺席图书馆1周左右,而我的朋友们各个像打了鸡血坚守教室每天学很长时间,等我再去图书馆时“恍如隔世”,看到大家火热的学习状态,内心也泛起一丝焦虑。
我最后一个月的学习安排相比之前的状态,在形式上松弛了很多。九月十月我还每天计时并且追求8小时学习时长,会背书背到闭馆也舍不得走,看着自己一轮一轮反复滚动背书的进度会十分有安全感。但最后一个月我很少再去计时,一部分原因是冬天比较疲倦,学不了太长时间,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发自内心觉得没必要,最后一个阶段比起学多久,能继续巩固知识才是真本事。
最后一个月我也终结了滴答清单里背书的遍数安排,传播学中新史停在了第8遍,新闻学停在了第5遍,我拿了一个圣诞风格的便签写下每一天的倒计时和具体任务。
最后一个月我休息得很好,整体学习时间安排是8:30-11:30、14:30-17:30以及20:00-22:00。其实这些时间我未必能全程利用上,比如早上可能我大脑还没清醒,只是坐在书桌前看一沓复习材料,但我想保证在这些时间块内我可以处在学习状态。我冬天上午基本就在小出租屋里学习,从床上起身就是书桌,这样能够保证我最晚8:30开始看复习资料或者背肖四或者刷英语单词。
最终的考试时间就是上午三小时、下午三小时,我认为这两个时间段必须干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尤其是英语不好的情况下,下午还容易精力不振,提前训练好这个点做英语的适应性。建议大家最后一段时间睡得更早、起得更早,尤其是距离报考点有些距离的,加上洗漱、早餐和路程时间,大概需要七点甚至更早起床,避免考试迟到,也为第一场考试留下应对紧急情况的空余时间。
【心态保持稳定,不强求不放弃】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心态都很差的人,一碰到大型考试就掉链子,所以中考高考都是失常发挥,也没有想到人生第一次正常发挥的考试居然是考研。后来进行复盘,觉得关键在于自己考试的心态变好了。
最后一个月我偶尔会陷入朋辈比较的焦虑之中。比如我背肖四背不下来,拖拖拉拉一边赏雪一边背,懒得去图书馆,但是看到在图书馆的朋友已经能默写肖四答案了,我内心开始谴责自己。但也就焦虑了一点点,一会就忘掉了,倒也没什么负面影响。反而轻微程度的焦虑,让我意识到了最后时间段我过于放松了,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路上冰雪一融化我立马就跑回图书馆了。
我最后还有一个好心态就是短暂地忘掉了结果。我们几个月的准备都是奔向那两天的考试去的,如果太过于看重这两天的成功率,会觉得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怕自己承受不住事与愿违的感伤,或者说辜负身边人的期待,抑或是没有成熟的办法应对考试失利后的道路选择。诸如此类,都会为我们最后备考带来没必要的压力。
小时候看《傅雷家书》记得一句鸡汤话:“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我最后把关注点放在了还能再看几个专业课热门专题、能不能记住肖四、英语可不可以发挥好等具有操作性的点上,就没有过多焦虑自己能不能上岸,与其空空担忧一个结果,不如做好得到结果的每一个节点。
11月中旬结束,考研初试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的地,而是马上就要停靠的海岸。大家最后一段时间就是要心态稳定着去做一切有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该学习的几个小时里奋力地、专注地去学,说不定现在复习到的知识点就是最后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