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汤圆,为24级复旦新闻学院研究生(图片来自复旦官微)
考研人带着不同的愿望从四面八方涌上同一个考场,有人还没有出过校园大门,也有人已经工作多年,复旦新院强大的吸引力把这些不同轨道的人员汇聚在一起。虽然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同,但我和身边很多考研上岸的同学都正在复旦的读书日子里,一点点实现自己最开始许下的愿望。本人最开始选择复旦,没有太纠结,几乎是一下子就敲定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选择继续读书,那我就要上最好的。”综合整体实力和学科排名,复旦是我心中最适配的一个。做出考研复旦的决定后,我没有得到外界充分的支持认可,知道的人不多但都在劝退我,“复旦很难、招的人很少”“你要想想考不上的代价”“你应该换个更稳妥的学校”……这些话伴随着我从考研开始到考研结束。面临他人的劝退,我脑子里会莫名蹦出《疯狂动物城》里朱迪的台词“那我就是第一只兔子警官啦”。后续的结果是我真得成为了家里的第一位研究生。我现在还记得查分时的心情,不算很激动,但极大地肯定了自己。我从考上复旦开始相信自己有学习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很多困难,这种自信会推着我积极争取更多事情,比如学二外。选择复旦的动力也来源于我对上海的地域滤镜,城市气质会影响个人生活,网络世界里上海是一个包容、前沿、强调个性与独立的新鲜城市,中西部地区长大的我很向往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去年考研11月,我在图书馆暖气包裹中以巨鹿路万圣节为案例复习狂欢理论,我提前保研的朋友在上海实习,拿张a4纸打印“纯牛马”贴在自己胸前,以2毛的成本亲身参与这场狂欢,并给我实时转发。那时候的我总幻想考研上岸后,要彻底感受上海的繁华与自由,书店酒馆音乐节,趁年轻多体会。如今来到复旦,身处繁华五角场,校内校外都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活动。校内每周都举办话剧、音乐节等文艺活动,免费蹭各种表演。节假日大学路开放步行街,从宿舍出去就能一路被鲜花、红酒、绘画和小狗包围。我关注的up主在五角场万达办活动,我从学院走10分钟就能到。如果有喜欢的歌手,他们安排演唱会的地点也永远有上海。朋友Q前年考上复旦的专硕,综合新闻方向,考研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复旦这个学历找到更满意的工作。他的自我认知就是“很适合做互联网的牛马”,考复旦是因为在沪资源很多,趁着在校可以多去不同的企业体验,拿着top的学历更好地敲开招聘大门。时间紧任务重,他刚来上学就一头扎进了大厂的氛围里。研一的时候主要在哔哩哔哩实习,做视频运营方面的工作,研二又转战字节跳动。他说自己之前读本科,寒暑假实习也是在江浙沪,每次实习前都要考虑来回车票、临时租房子,几乎是倒贴实习,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只为了充实简历。而在复旦实习能享受到周边都是大厂的福利,一辆小电驴就搞定了通勤,跟同学合租还能拿到学校800元交通补贴,再加上其他补贴和实习工资,每个月的开销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叠纸、字节和哔哩哔哩等大企业与复旦的距离不超过2公里,平常散步都会路过,减轻的通勤压力都能变成找工作的动力。班级内部也会共享非常多的实习招聘信息,从奢侈品公司到传媒行业,几乎每周都有机会掉落。(图源网络 叠纸所在区域)
朋友X从某211学校毕业后在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作为一个典型的infp,他在工作一年后选择了辞职重回学校,给自己争来读研的缓冲期,比其他没有工作过的学生更加珍惜校园时光。我问他考研的原因,他说自己不喜欢在银行的工作,每天都要穿西装,忙起来脚不点地,“也没什么归属感,这些忙碌都是在为别人创造价值”。我好奇他为什么选择复旦,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理由“学校名字好听”,想了想又补充说“猫很多,回宿舍路上能遇见无数猫,下课还能去学院后面喂小猫”。
与卷实习的学生不同,他每天更享受看书,不主动给自己找工作烦恼,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交流论坛,秉持着不去白不去的态度,见识不同的学术场面。新闻学院资源丰富,举办各种活动的节奏也很快,几乎是讲座连着讲座,并且大咖云集,吃茶歇的间隙总能看到许多学生拿着自己出席的名牌跟德高望重、编写教材的学者们合照。
无论你是热爱学术,还是想卷更好的工作,亦或是只是想争一口气证明自己可以,上海发展的繁荣和复旦资源的丰厚都会给你带来更多元的选择、更有滋味的生活体验,你决定考研时的愿望会在读研期间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