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去世后,王必成坚持给骨灰送行,怒斥一位少将:你也得去

文摘   2024-11-08 09:09   山东  

自从上世纪50年代起,粟裕的健康状况便每况愈下,战争的创伤让他后半生饱受病痛的折磨。到了1981年,粟裕突发脑溢血,语言和思维功能受到了影响,但他仍然坚持口述完成了40万字的回忆录。1984年1月,粟裕病情恶化,2月5日与世长辞。

他的遗愿中写着:“在我离世之后,不要为我举行追悼会,只希望将我的骨灰撒在我曾经频繁战斗的土地上,与那些永远沉睡在那里的战友们相伴。”

军委对粟裕的遗愿表示尊重,决定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葬礼。尽管如此,粟裕去世的消息传开后,部队中超过1000人自发参与到悼念活动中,纷纷前往粟裕家中,向他的遗像致敬,向他们敬爱的师长和司令表达最后的敬意。当粟裕的遗体抵达八宝山时,送行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礼堂广场容纳不下,公墓门外也挤满了人群。


遗体火化后,人们在骨灰中发现了3块弹片。遵循粟裕的遗愿,他的夫人楚青辗转华东各省,逐一撒放骨灰。

楚青在南京期间,前往探望粟裕的老部下、正在那里休养的王必成将军。当时在场的还有三野出身的少将张文碧,他声称因事无法脱身,无法去为粟司令的骨灰送行。王必成闻言,目光如炬,怒斥道:“你敢不遵从!你必须去!”

王必成,这位出生于湖北麻城的将军,是粟裕的老战友。他曾率领的新四军2团在江苏茅山地区建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老虎团”,而王必成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王老虎”的称号。


早在少年时期,王必成就展现出“虎威”,他那一对显眼的大虎牙被人称为“龇牙虎”,14岁就参加了农民协会童子团,有人问他:“成伢,你害怕打土豪吗?”王必成豪迈地回答:“有何可怕?即使脑袋掉了,也不过是碗口大的疤!”众人听后,都称赞他身上有着一股“虎气”。

1927年,17岁的王必成加入了许世友领导的麻城乘马岗义勇队。在役的军事行动中,王必成总是冲锋在前,勇猛无畏。1929年,红军扩编,王必成如愿以偿成为红11军31师的一员。经过数年的战斗生涯,他从一名通信队长成长为红89师的副师长。

抗战爆发后不久,王必成被调至江苏茅山的江南抗战根据地,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的参谋长。初见王必成的人,很难将他与那位能征善战的“虎将”形象联系起来,他身形瘦削,着装整洁,肤色白皙,让人误以为他是一位教书先生。

然而不久,新四军的官兵们对王必成的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1938年6月,王必成指挥部队在镇江西南的竹子岗附近设伏,成功击毁6辆日军汽车,并活捉了一名鬼子特务指挥官明弦南;7月初的一个深夜,王必成又带领2团突袭新丰车站,全歼日军一个小队40余人,缴获数十支三八式步枪,并炸断了铁路。


此后,王必成率部连续袭击句容、下蜀、龙潭等地的日军据点,战无不胜,令日军疲于应对。根据地的人民欢欣鼓舞,新四军2团被誉为“老虎团”,王必成也获得了“王老虎”的称号。不到一年,王必成便晋升为团长。

1940年夏,新四军2团扩编为苏北第2纵队,王必成担任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惨重,2纵改编为第1师2旅,王必成任旅长。1942年,王必成率部返回苏南,与16旅合编为新16旅,继续担任旅长。当地民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老虎团’回来了,‘王老虎’回来了。”

抗战胜利后,华中野战军成立,粟裕任司令员,王必成担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在解放战争中,王必成的6纵队在华东战场上声名显赫,被誉为“虎军”。1946年,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其中王必成率部一个月内转战五地,歼敌1.2万人。

1947年初,华中野战军与山东军区部队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在后来的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的6纵作为主攻部队之一,再次与宿敌张灵甫的整编74师相遇。由于之前的涟水战役6纵打得并不顺利,王必成向手下的三位师长和三位政委下达了死命令:“今日报仇雪恨,谁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孟良崮战役最激烈之际,王必成派出了“小老虎”特务团,这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极为强悍,几小时内连续攻占三座高地,最终6纵特务团的前锋攻入了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孟良崮一役确立了王必成在战场上的“虎威”,也巩固了6纵的“虎军”地位。

1949年,三野成立时,王必成被任命为24军的首任军长,后来调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1953年初,王必成作为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参与了抗美援朝后期的阵地战,回国后,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

60年代末,王必成调至昆明,曾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司令。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曾在多年前领教过王必成的厉害,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甚至说:“‘王老虎’来了,日子不好过了!”他们派出特务潜入昆明侦察,结果全部被抓获。


1979年,已经是军委委员的王必成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后来又去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官至正大军区级。

王必成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不熟悉他的人认为他“太严肃”。但实际上,他非常重感情,关爱战友,对下属和蔼可亲。对于老首长粟裕,王必成更是怀有无比的尊敬和钦佩。

1958年,粟裕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王必成参加了那次军委扩大会议。有人要求王必成揭发粟裕的过错,与他划清界限。但王必成深知粟裕的为人,根本不相信那些强加在粟裕身上的“罪名”,他为老首长的遭遇抱不平,仗义执言,竭力为粟裕辩护。

在那种情况下,有人对王必成的“大胆”感到惊讶,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也有人被他的言行所感动。贺龙老总在会后对人说:“王必成可信、可交!”

晚年的王必成在回忆粟裕的文章中写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我在他的领导下战斗和工作了大半生,几十年来结下最纯真、最亲密的情谊,是语言难以表达的……”王必成曾用十六个字评价粟裕:“道德高尚,沉着机智,文武兼备,才华出众。”


1984年2月,王必成在南京休养,惊闻老首长粟裕去世的噩耗,心如刀割,痛哭失声,悲痛之情持续了许久。当粟裕的夫人楚青携骨灰抵达南京时,王必成坚持要去为粟裕的骨灰送行。

楚青深感感动,考虑到历史原因,粟裕当时尚未平反,王必成的身体也不佳,楚青劝他不用去了,但王必成坚决要去。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出自三野的少将张文碧,他似乎有所顾虑,声称要参加军区组织的学习,不能去送行。

张文碧和王必成有着几十年的交情,当初王必成到新四军2团担任参谋长时,张文碧是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是王必成的老部下。虽然论年龄,他比王必成还大两岁,但王必成深知他是找借口不愿去送行,当场就怒火中烧,厉声说道:“你敢不遵从!你必须去!”张文碧无奈,只得陪同王必成前去。

后来,王必成担任中顾委委员时,对楚青表示,他要请求中央为粟裕平反,还要给总政领导写信。楚青不愿给王必成增添麻烦,阻止了他。

1989年,王必成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光阴掌故人
专注于中国近代史和历史人物解读。向广大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和故事,让历史赋予我们智慧,引发对过去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