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的春风吹拂下,广东省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并巧妙利用外资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全省经济如日中天,迅速崛起为国内最为繁荣昌盛的省份。然而,经济的蓬勃发展,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也随之浮现,诸如以次充好、投机倒把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广东省委、一度陷入了困境,只能求助于党中央。
实际上,广东省委之所以在打击“投机倒把”等问题上犹豫不决,并非因为缺乏解决之道,而是当时正值社会转型期,众多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导致省委、省政府无法依法行政,只能望而兴叹。党中央在接到广东行政机关的报告后,迅速将情况通报给人大法制委,要求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应对日益尖锐的经济和社会矛盾。
与此同时,党中央意识到,广东省委领导人任仲夷同志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改革任务,决定另行安排合适的人选接替其职务,主政广东省。在经过周密筛选后,中组部将目光投向了林若同志,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家,曾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他以地方解放军政工干部的身份,引导陈赓将军的部队挺进广东,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最终实现了广东的解放。
建国后,林若留在广东工作,他在基层推动过土地改革,也在县委、地委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后,他担任任仲夷的助手,对省内的各项工作了如指掌,因此,由他接替任仲夷的职位可谓适得其所。不久,中组部将相关建议报告给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这一提议,决定让林若担任广东省委的主要领导。
林若上任后,迅速部署公安、市场监管力量,整顿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他还计划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将经济热潮向潮汕、粤北、雷州等地辐射,从而推动广东全省的经济发展。
在关注工业、商业发展的同时,林若也没有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了探寻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他多次深入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
在下乡考察期间,林若始终保持简朴的风格,他拒绝讲排场,不搞特殊待遇,与秘书、警卫员同乘一辆面包车,一路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到达基层后,林若坚决不参加任何欢迎会和宴会,饮食住宿力求简单,有时兴致来了,还会亲自下厨,为随行人员烹饪一顿美味的晚餐。离开时,他必定会结清所有的食宿费用,从不拖欠地方一分钱。
在林若的领导下,广东的发展日新月异,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共同绘制出广东的繁荣画卷。进入90年代,林若感到自己在一线上有些力不从心,于是申请退下来休养,但中组部坚决不同意他退休,执意要求他再工作两年。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林若不再退休,但转至相对轻松的二线职位。
晚年的林若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一切从简,绝不铺张浪费。他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只有在雨天才会乘坐后勤部门配备的公务车。他的住所简陋至极,是一座老式的小二居室,家具都是老物件,有些甚至打着补丁。秘书曾建议林若向后勤部门申请一套新家具,但他却认为没有必要,这些老物件已经用习惯了,不舍得更换。
王光美听闻林若的事迹后,迫切想要与他见面,但林若为了避免过于招摇,婉拒了她的请求。然而,王光美最终还是不请自来,林若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热情地接待了她。
后来,中组部终于同意林若退休。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前,他告诫年轻同志们,一定要严守纪律,切勿行不义之事,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林若的三个儿子都未涉足政界,他们各自过着平凡的生活,勤奋工作,养家糊口,从未借助林若的权势谋取私利,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