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的一个寻常日子里,韩先楚将军卸下了兰州军区重任,受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提名,步入了中央军委常委的行列。
一日,韩先楚的东北战友黄志勇踏入了他的家门。尽管两人曾并肩作战,但韩先楚对他却冷若冰霜,少言寡语,使得黄志勇无奈地带着失落离去。
黄志勇离去后,家人不解地询问韩先楚为何如此对待老战友。韩先楚愤然咒骂:“别看他如今收敛,这副窝囊废的模样,当年他可是胆敢对元帅咄咄逼人。我今天已经给他足够的面子了,若非念在战友之情,我根本不会见他。”
黄志勇在东北战场上也曾经名噪一时,身为冀察热辽军区的参谋长,他协助司令员程子华指挥过东北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塔山狙击战等著名战役。东北野战军13兵团,又称“程黄兵团”,其中的“黄”便是他。
熟悉《大决战·平津战役》的观众一定记得,毛泽东在雪地中怒火中烧,痛斥杨李兵团、杨罗耿兵团和程黄兵团三个兵团,其中批评程黄兵团时说:“程黄兵团,谁让他们前卫部队攻打密云?惊扰了傅作义,这成何体统!”这句话也让黄志勇为众人所熟知。
韩先楚所说的黄志勇“当年可是连元帅都敢咬几口”究竟意味何在?熟悉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的人,定能理解韩先楚的言外之意。
徐向前元帅,被毛泽东誉为“好人”,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对往日的战友和部下多以赞誉和怀念为主,唯有提及黄志勇时,这位诚实的元帅也忍不住多次点名批评他的错误。
例如,在回忆录第18章《在延安的岁月》中,徐向前提到1943年10月,康生派遣工作组进入抗大,黄志勇作为工作组的负责人,独断专行,将抗大搞得乌烟瘴气。幸亏12月毛泽东及时干预,抗大的审干工作才得以恢复正常。
在回忆录第22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徐向前描述了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黄志勇在小组会上充当“急先锋”,对他进行无端诬陷的情景。徐向前说,黄志勇“极为卖力”,“言辞激烈,质问我为何率领四方面军渡河西进,为何发动‘二月逆流’”,支持陈再道等等,“连续多日,我犹如大病一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志勇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找到了韩先楚,希望他能帮助解决自己在工作待遇上的问题。韩先楚对他冷眼相待,不买账,但事实上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自韩先楚进京后,他的家中时常高朋满座,但他总是避而不见。有一天,深夜归来的韩先楚对家人说:“今后若有人再这样行事,我就不住这里,搬去军委招待所。除了党和人民的面子,我谁的面子都不给!”
韩先楚让家人整理了客人们留下的条子,一并送给了邓小平同志,表明自己概不买账。邓小平同志看后朗声大笑,称赞道:“没想到,这个韩先楚还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包公。”
在军委常委工作了三年之后,1983年6月,韩先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开国将军中寥寥无几能晋升至“副国级”的将领。又过了三年,74岁高龄的韩先楚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央追授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
韩先楚将军一生功勋显赫,是开国将军中最为杰出的几位战将之一。他在东北战场的英勇表现,海南岛战役的辉煌战绩,以及抗美援朝的卓越贡献,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永受后人敬仰。
除了军事天赋,韩先楚还具备超凡的政治眼光。这一评价来自他的老上级、我党资深组织部长陈云同志。陈云同志素以精准识人著称,鲜少赞誉他人,他的这一评价分量十足。
历史记载,当年在东北,我军南满部队面临严峻考验,众人就放弃南满与否展开了激烈争论。陈云同志在大雪纷飞中赶至七道江,主持了关键性的讨论会议。在会上,韩先楚力主部队留守南满。他的发言给陈云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陈云同志高度评价韩先楚,称:“一个韩先楚,撑起了南满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