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中描绘的是唐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遣使臣禄东赞携带贵重聘礼到唐朝京城长安晋见唐太宗,请求和唐通婚的历史事件。唐太宗同意了吐蕃的请婚,并订成婚约,次年,文成公主入藏。这幅画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研究唐代社会风俗、女性地位与审美观念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的画面分布为左右两部分,右半部分描绘的是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榻(步辇)上,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者身穿大红袍,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画面左半部分用篆书写下了题跋,阐述了作品的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阎立本展现了其精湛的技艺。唐太宗的威严、禄东赞的干练与谦和、引见官员和内侍的恭谨、年轻宫女的天真活泼,都各具特点,跃然绢上。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姿态,阎立本巧妙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社会等级。《步辇图》全卷
为获得最佳观看效果建议横屏观看
▲《步辇图》 1972年改动后版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步辇图》画中的秘密
画名的由来与争议:《步辇图》的名字并非阎立本所起,而是后人根据画面内容所定。画中央上方所题“步辇图”三字,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武则天所题,理由是盖在三个字上那方模糊的印章,好像是一个“曌”字,这是武则天为自己创造的名号。画中人物的尊卑与比例:在《步辇图》中,唐太宗的形象比身边的宫女大一圈,这是唐宋时期人物画的规矩,尊贵人物要画得更加突出,身体的尺寸要超过其他人,以显其地位的尊贵。禄东赞的长袍与丝绸之路:禄东赞身着的联珠立鸟与立羊纹织锦长袍,来自中亚城邦国粟特,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服饰具有重要意义。禄东赞的“五难婚使”传说:禄东赞在求婚过程中,曾遭遇来自天竺、大食等多国使者的挑战,唐太宗决定用五道智力题来考验使者,并从中“择优录取”。唐太宗手中的白布袋消失:在1959年的版本中,唐太宗手中清晰可见一个白布袋,而在1978年的版本中,这个重要的细节被抹去。这个白布袋被认为是全图的核心和眼睛,有了它,这幅图的主题就非常明确,是授官,而非许亲。宫女的手变成袖筒:在修复前,宫女的左手手指和指关节清晰可见,但在修复后,宫女的左手手掌与袖箍之间的衔接处被用白色颜料向外扩展,成为一个上下垂直的长方形,使左手变成宫女上衣袖筒的一部分,从而改变了画面的原意。唐太宗的右手被抹掉:修复后的版本中,唐太宗的右手及手中所攥的白布袋被抹去。《步辇图》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的绘画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族关系,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幅画作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感受那个时代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