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是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著名画作,绘制的是故乡勒阿弗尔的景色,路易·乐华(Louis Leroy)根据这幅画提出了“印象派”称呼。现在存放在巴黎的玛摩丹美术馆内。历史:1872年莫奈回到故乡勒阿弗尔,绘制了六幅描绘勒阿弗尔港的作品,分别描绘不同时间段的勒阿弗尔港口景色,《印象·日出》为其中一幅。《印象·日出》1874年4月在巴黎展出。1985年菲利普·雅明(Philippe Jamin)和Youssef Khimoun将其从玛摩丹美术馆盗走,1990年才找回,次年重新展出。轶事:2014年,美国德州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 Donald Olson 借由比对画中景物作品年代的气象资料,确切得到画中日出的时间是1872年11月13日早上7点35分。▲Claude Monet 克劳德·莫奈 图/取自网络
▲勒阿弗尔港 图/取自wikipedia
▲克劳德·莫内 1872年 布面油画 48 cm × 63 cm 巴黎玛摩丹美术馆藏 图/取自wikipedia
《日出·印象》之所以出名,有几个重要原因
1874年,一群不满古典主义画派公式化传统的青年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举办了一场画展,这场画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画家第一次联合展览会。 其中,克洛德·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成为了这次展览的焦点,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画面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勒阿佛尔港口日出时的景象,经过晨雾的折射,一抹圆形的红日在昏暗的景象中极其突出,在水面上形成随波颤抖的暖光,急促的条形笔触与光线投影相互呼应,给人以深刻印象。 莫奈借用长短不一的笔触描绘出水面上泛起的波光,三只小船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远处依稀可见的工厂烟囱、吊车等物象琵是利用隐约的笔触表现,将日出时刻法国海港域市的神奇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幅画的展出,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开端,也因其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受到了一位名叫路易斯·勒罗伊的评论家的嘲讽。路易斯·勒罗伊在《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的批评文章,对参展的作品逐一地进行了嘲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他还根据莫奈这幅画的名称,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从此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不胫而走,并被这批年轻的画家欣然接受。 尽管最初是贬义,但后来被艺术家们接受并成为印象派的正式名称。
在《日出·印象》中,莫奈放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转而追求光与色的即时印象。他大胆地运用了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调,这些色彩并非物体的“固有色”,而是物体在特定光线条件下反射出来的光色。这种对色彩的革新,突破了物体单一、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颜色。莫奈不再遵循主流学院派艺术所推崇的明确而又清晰的轮廓、以及固定程式化的色彩。该画主要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调组成,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莫奈在这幅画中,通过水来体现光色的微妙变幻。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在这幅画中,明暗不是主角,主角是色彩。在日光照下,大自然的无穷景象在印象派画中变幻不定。莫奈在这幅画中,他不再追求物体的精确描绘,而是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这种对光影的捕捉,使得画面中的红日、海水、天空和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莫奈在《日出·印象》中的笔触是松散的和手势的,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明显的笔触。他通过“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种笔触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这为构图增添了活力和活力,捕捉了运动的本质和场景的转瞬即逝的本质。他的笔触简短明了,远看是一堆混合的颜色,其实是用未经调合的颜色,以此描绘阳光反射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颜色。《日出·印象》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和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的美学要求完全相反。这种叛逆性,引起了官方的反对,但也赢得了新一代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
《日出·印象》 这幅画不仅是莫奈的代表作,也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D%B0%E8%B1%A1%C2%B7%E6%97%A5%E5%87%BA#cite_not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