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维米尔的代表作,这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这幅画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名,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其恬静少女的回眸惊艳全球,让人难以忘怀。这幅画的知名度之高,以至于它的形象随处可见,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许多艺术书籍的封面都采用了这幅画,而在生活中,这幅画的形象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商品上,如靠垫、杯垫、T恤衫、手袋、袜子及手提箱等。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位少女的各种图片,有的图片与原作品一样,还有的图片则根据时下风潮对原作品做出了修改。人们用这位少女的形象拍自拍照,风格为漫画人物,她坐在由梵高(Van Gogh)驾驶着的摩托车的后座上。这种创意的融合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这幅画的热爱,也显示了它在现代文化中的活力和影响力。著名的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甚至以涂鸦的形式把她画在布里斯托尔的一面外墙上,用安全警钟来当她的耳环。这种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街头文化相结合的创作,不仅为这幅画增添了新的维度,也使其在年轻一代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知和喜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海牙毛里茨皇家美术馆 的官方照片 图/取自网络
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创作于1665年,这幅画不仅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杰作之一。维米尔的作品大多聚焦于室内一隅,描绘那些从事家务劳作或娱乐活动的个体女性,他的画作总能以人物专注的神情吸引观者,使观者将探寻的目光悄然栖居于那充满诗意的日常生活景观之中。《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维米尔描绘了一名身穿黄色外衣,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据说,画面里的女主人公是以他当时年仅14岁的长女玛利亚为模特儿的。这表明维米尔在创作这幅画时,可能是出于对家庭成员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日常生活中女性形象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表现。维米尔的创作动机可能还受到了当时荷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17世纪中期正是荷兰的文化艺术逐渐失去其本来的文化特色的特殊时期,在荷兰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赋予人民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也使得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维米尔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土壤中应运而生,他更多地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迎合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它不仅展现了维米尔对光影和色彩的精湛掌握,也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深刻洞察和艺术表达。▲《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1665 布面油画 44.5 cm × 39 cm(17.5英寸 × 15英寸)海牙毛里茨皇家美术馆 图/取自wikipedia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并非向来如此声名卓著。在1881年,这幅画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海牙拍卖售出,仅卖得2荷兰盾10斯图尔。然而,现今这幅画已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画作之一,这也证明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并非一成不变。维米尔的画作传世数量之少,只有36幅作品可以基本认定为真迹,他擅长使用黄蓝色调,这两种颜料在当时十分昂贵。维米尔的画在当时根本卖不出好价钱,但在今天,它们的价值已经无法估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局部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所以后来受到世人追捧,有几个原因。首先,这幅画勾勒出了瞬间的美,让人神魂颠倒,难以忘怀。其次,维米尔还是个色彩达人,深通色彩心理学,全黑背景常用在宗教作品中,在这幅画中则表现出永恒。此外,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看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瞬间就被打动了,于是她决定根据这部神秘的画作,杜撰了少女葛丽叶与画家维米尔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改编的同名小说一经推出,便立刻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上占据高位,如今更是被翻译成38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上映后便风靡全球,进一步推动了这幅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剧照 图/取自wikipedia
▲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产生的灵感,让人惊讶的艺术创作无处不在 。图/取自网络
▲设计师Emil Schwärzler在洗完盘子后,随手放置时发现的场景让他联想到了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图/取自网络
▲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产生的灵感,让人惊讶的艺术创作无处不在 。图/取自网络
▲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产生的灵感,让人惊讶的艺术创作无处不在 。图/取自网络
▲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产生的灵感,让人惊讶的艺术创作无处不在 。图/取自网络
▲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产生的灵感,让人惊讶的艺术创作无处不在 。图/取自网络
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追捧,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和美学魅力,还因为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影响力。这幅画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https://artemperor.tw/focus/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