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地评价朱温?

文摘   2024-06-19 14:02   泰国  

◎ 作者:司马子上

 编辑:司马子上

 全文约2200字 阅读大约7分钟

 本文首发于微信【春秋风云录】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一经发现,底裤赔来!


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评价朱温时也难免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请大家多多包涵。相对而言,评价历史人物、政治人物会更加容易一些,只要这个人的私德不计入评价范畴即可。这很容易理解,只需看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时代的进步有无增益。

朱温小时候的背景是中下农,可以算是无产阶级的一份子。朱温从士兵起家,成为一镇节度使,最后一直干到皇帝,这种开局的在历史上非常少见,也就只有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后周太祖郭威等极少部分皇帝和他一样,而这些人的水平都普遍比朱温更加优秀,至少在史学界是这么认为的,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话说,就是朱温的政绩不够出色,没有其他人亮眼。

汉高祖刘邦混一海内,推翻暴秦,击败西楚霸王,让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推翻暴莽,立不世之功。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再造中华。后周太祖郭威差点结束了五代乱局,武功卓著,深得民心。相对而言,朱温的功绩显得不值一提,他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领土最小的一个,只占据了河南、山东、河北大部、部分陕西和部分河北。朱温在位期间并不是很重视民生,颁布的相关政策着实不多。最后,朱温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大开杀戒。综上,和前面那几位君主相比自然略显逊色。

然而这并不代表朱温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曾经作为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一员,因此,他比一些贵族出身、不懂民间疾苦的皇帝好得多。

我们举例来说,他很少颁布发令是因为他不想扰民,只要颁布诏令必然是很重要的。比如开平三年八月,朱温下诏:两税(法)外不得妄有科配。自今后州县府镇,凡使命经过,若不执敕文券,并不得妄差人驴及取索一物已上。刺史、县令不得因缘赋敛,分外扰人。

所谓两税法,为唐德宗朝宰相杨炎所制,目的是为了改变安史之乱后逐渐紊乱的租(田租)庸(庸役)调(桑麻布)法,原因是租庸调法所依赖的均田法因为战火的缘故被严重破坏。经过了一百多年,唐朝税法早已臃肿不堪,苛捐杂税非常的多,租庸调法已经不适用了,两税法应运而生。两税法的初衷就是简化税制,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 钱数多少。分夏秋两次交税,所以叫两税法,百姓只交钱(根据户口计算)和粮食(根据田亩数量计算)两项。即便如此,再实际征收时,有些官吏还是会忘记初衷,背叛使命: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唯计求得之利宜。朱温的诏令就是为了免去这一切能够让贪官们找到机会钻空子的机会,让老百姓需要承担的税务减少。

薛居正对朱温时期的惠民政策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梁祖之开国也,属黄巢大乱之后。以夷门一镇,外严烽侯,内辟污莱,厉以耕桑,薄以租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及末帝与庄宗对垒于河上,河南之民,虽困于辇运,亦未至流亡,其义无他,盖赋敛轻而丘园可恋故也。政治遗产能够造福于后世,增延国祚,实在是不容易。

除此之外,朱温还颁布了一些利于国家发展的法令,有一些是正常操作,比如大赦天下、颁布求贤令这种,做个姿态罢了。还有一些是真的好,比如朱温在建国后废止了在士兵脸上刺字和跋队斩这两个个以前打生存之战时所必须的严苛法律,赦了免落草为寇的逃兵,盗贼只剩下了原来的十之二三,给社会增加了劳动力,老百姓不再受到盗贼侵扰,能够安心种田。为了杜绝奢靡和造假,朱温颁禁伪造犀玉诏,凡是在此之后继续伪造驴牌的,处以极刑。为了鼓励士兵积极作战,朱温颁夺马令,在战场上缴获的马匹不必上交,自己留着。这些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利的。

军事方面,朱温开创了跋队斩制度。直白的说。一个班的班长战死,整个班如果有活着回来的,全部处死;一个师长战死,整个师陪葬。不死于沙场,便死于军法。这个政策是逼迫底层士兵拼死保卫自己的上级,残忍但有奇效。我们在这里可以举一个反例,李茂贞对于军队的治理就管得很宽,传闻有部将造反他直接跑到人家家里蹭饭,顺便睡了一觉,以示信任。这样军队虽然对李茂贞很拥戴,但军纪败坏,所以和朱温打仗就没有赢过(除去刘知俊那次)。

人格方面,朱温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他不会允许别人造假或者擅自行动。比如他的侄子朱友谅在本镇遭遇饥荒时献瑞麦(一株多穗或异株同穗之麦),被朱温痛扁了一顿,将进献的刺史撤职,另外发布诏令不准再献瑞麦。朱珍和王重师都是朱温手下的两员名将,结果因为不听号令,擅自行动,双双毙命。

然而,朱温还是有一些问题的,那就是用人不明和战略失误。朱温用人不明,以初出茅庐的王景仁为统帅,管理整个后梁的精锐,还要协调李思安和韩勍王景仁刚到后梁,自己在洛阳的房子都还没熟悉好就被拉到战场了,一个降将也不可能让元老服他,不败才怪。还有一次用人不明更加致命,朱温借了养子朱友谦和氐叔琮的刀杀掉唐昭宗,然后又拿这二位做替罪羊,这让朱温的信誉分大幅度降低,间接导致刘知俊叛变。朱温犯过最大错误是误判了丁会和二王(王镕、王处直)的忠诚度,他以为自己的实力足以荡平这几个小毛头,但潞州一战,让河东政权回血;柏乡一战,让魏博受到威胁,最终让后梁在和晋的争霸中落入下风。

其他的缺点基本上都是针对朱温的人品问题,这些不适用于我们的这篇文章。具体有哪些问题,长看我文章的应该都知道,故这块我直接省去了,因为他的人品如何和治国安邦没有任何关系。

最后再来说一下宋代史官为什么会对朱温的评价这么差。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朱温让唐室禅让,又把唐哀帝杀了。这实际上是正常操作,每个朝代更迭都要流血,但在史官眼里就是不行的,他们不以后梁为正统而以河东李氏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当作正统。欧阳修就说:嗚呼,天下之惡梁久矣!自後唐以來,皆以為偽也。至予論次五代,獨不偽梁,而議者或譏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謂:梁負大惡,當加誅絕,而反進之,是奬篡也,非春秋之志也。’”


春秋风云录
春秋风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