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密码:你真的看懂“弹琴退兵”了吗?

文摘   2024-09-07 23:58   泰国  
我敢打赌,很多人没看懂空城计。

不信问你个问题——诸葛亮设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会退兵?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书里明明写着,司马懿见城门大开,怀疑有伏兵,所以撤了呗。

是的,小说的确有这么写:

孔明传令……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按演义的说法,司马懿见大开城门,疑有埋伏,故而退兵。

但,这不合逻辑, 城门大开只是司马懿不进城的原因,却不至于退兵。

不是吗?敌军主帅近在咫尺,天大功劳就在眼前,魏军挟街亭大捷之威,士气正旺,司马懿大可以选择先不进城,边观望边摇人,大不了两军相持,有什么理由退兵,劳累不说,还影响士气,有损威望。
许多三国文艺作品都不太重视这一细节,只知道诸葛亮开城门、扫扫地、弹弹琴,然后司马懿就被吓跑了,至于其中许多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弹琴,司马懿为什么要跑,很少有人细想。
其实怪不得他们,即使是罗贯中本人也忽略了这个细节,你看他上文都写诸葛亮弹琴了,下文司马懿仅看到城门大开,疑有伏兵就撤了,对琴声一字不提,诸葛亮“焚香操琴”成了对牛弹琴。
还得是94版《三国演义》主创团队敢于较真,吃透原著,对“空城计”的理解、改编和演绎都堪称完美,不愧为影视剧超越原著小说的代表之作。
接下来让我们赏析一下:
背景:马谡街亭大败,诸葛亮知大势已去,命将士们撤回汉中。诸葛亮搬运粮草时,司马懿率大军直奔西城。
画面:司马懿大军扫地而来,旌旗蔽天,大有灭此朝食之势。

魏军兵临城下,司马懿正要下令,却见城门大开,百姓出城洒扫,视眼前黑云压城的敌军如无物。

司马父子抬头,只见城楼上帅旗飘扬,诸葛亮凭栏远眺,轻摇羽扇。

正当父子三人风中凌乱,愕然四顾之际,忽听城楼上传来清越的琴声,

父子三人表现各异:兄弟二人按捺不住,想要冲进城去,被父亲阻拦。

司马懿渐渐被琴声吸引,微闭双目,凝神细听,似老僧入定。

琴声由缓而急,由柔至刚,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白浪翻滚,汹涌澎湃,隐隐蕴藏着危机和不安。

司马懿猛然睁眼,仿佛做了一场大梦,忽然下令撤军。

司马昭、司马师疑惑不解,司马懿细细回味听琴时的感觉,告诉他们原因(以下剧组原创台词极有文采):
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
似山间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心乱则音躁,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
我能为诸葛亮知音,不胜荣幸!

不光司马昭、司马师看不懂,观众同样看不懂,但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懂。
高手过招,往往不拘泥于形式,就像《一代宗师》里宫宝森对叶问说,“咱们今天不必武功,比想法”。

虽然《三国演义》小说有“拥刘贬曹”的倾向,但在94版《三国演义》里,司马懿并不是跳梁小丑形象,而是文武兼备的一代帅才。
也只有帅才,才能破译诸葛亮的“空城计密码”。
这一刻,司马懿与诸葛亮英雄相惜,十分浪漫。

(正文完)


彩蛋:
关于空城计,有个可笑观点不得不提,
不少大聪明表示,“司马懿担心兔死狗烹,选择故意放水,养寇自重”。
“司马懿养寇自重”一说有相当的市场,甚至被一些影视剧奉为圭列,照此演绎,误导了不少观众。

只要稍微想想,不难发现该说之荒诞不经。
倒不是说司马懿多么忠诚,但历史上凡能够“养寇自重”的,必须有足以抗衡朝廷的实力,如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他向洪承畴请教“自固之策”,洪答“不可使滇一日无事”,自此云南匪患不断,清廷心知肚明,却拿他无可奈何。
反观司马懿,此公一度遭猜忌赋闲在家,因大将军曹真老打败仗才被皇帝重新启用,政治上还处于考察期,军中资历尚浅,敢有“养寇自重”的想法无异于找死。
《三国演义》是文学名著,不是三流网文,“阴谋论”的读法可以休矣。


(彩蛋完)


原创不易,各位大大如觉得能看,还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

春秋风云录
春秋风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