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刊特惠征订!20万高知妈妈“疯狂”种草,让孩子AI时代领先一步!

文化   2024-09-19 16:33   河南  
【写在前面】
第二书房连续9年推荐的『少年时』读物
由全球顶尖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 撰写
每天花大概1块钱
全年12册 每月1期
就可以让孩子接触到超广阔的视野
和一流大脑一起
思考探索!

(这篇长长长的推文介绍就像《少年时》一样认真,专业,系统!能认真读完,你一定也赚了!)


说起《少年时》有个“奇观”,那就是它身边自发聚集起来的“高知”群体

《少年时》的读者里卧虎藏龙,其中不乏中科院博士、北大中文系博士、沃顿商学院MBA这样的“高学历”父母,也有数据分析师、医生、设计师等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
但共同点是,这些家长都是教育中的“长期主义者”,关注孩子当下的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如果你对给娃选什么样的科普书还没概念,不妨听听他们选择《少年时》的理由: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教育领域的大咖抖音百万级主播李享、童书妈妈三川玲、一土学校创办人李一诺和深圳特级教师李祖文也曾多次推荐《少年时》

其他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或者外交界的成功人士自己具有跨学科的本领,也推荐《少年时》:

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希望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而《少年时》正是每个中国孩子都值得拥有的、性价比超高的一套书:它的内容接轨国际顶尖资源,价格又非常亲民,约等于朋友聚餐的一顿饭钱,就能满足孩子一年的精神食粮。
很多读者告诉我们,当孩子年龄渐长,才发现《少年时》是书架上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是一般杂志无法比较的。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读者晒出全套《少年时》



来看看2025年第11辑《少年时》主题,不夸张地说,这些新书里,很多新知和观点在国内本科前都没有机会接触到。
但《少年时》把这些具有前瞻明辨探究特点的前沿科技,和人文发展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孩子,是因为相信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非你我一代人所及,远超你我的想象。
少年时不仅仅针对孩子的当下,更看到了他们几十年后的未来。

总策划祝伟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少年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让平凡的孩子不再平庸,让有天赋的孩子不被埋没。”这句话大有深意。
人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在我看来《少年时》就有这样的作用:无论出身如何、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如何,都能够通过持续阅读《少年时》这样深度、广度和厚度兼备的丛书,唤醒孩子内在的求知和渴望,不断追问、多元探索,发掘自身的天赋、兴趣和能力所在。
了解《少年时》的人都说它的营销做得太平淡,仅靠口耳相传不讲究商业招数,但喜欢它的人都是自己去体验读过、实实在在地觉得它很好。
如果你错过了它的第一个十年,千万别错过下一个。
毕竟孩子的时间如此宝贵,给孩子真正值得咀嚼思考的,而非除了趣味什么也没剩下的——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不是吗?

先来说说
为啥《少年时》魅力这么大?

要说起《少年时》的优点,唠上三天三夜可能都说不完。

首先是它SSR级别的作者团队《少年时》集结了来自全球5大洲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签约作者给孩子原创撰稿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原创”。
这也就意味,这些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一线工作者给孩子倾囊相授,写出来的文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领域的洞察,绝非一般科普杂志能比拟。
随手翻开1本《少年时》,这些作者的履历都非常亮眼:

让这些行业大牛来给孩子写作,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既要保证科学的原汁原味,做到“深入”,又要能够“浅出”,让孩子能看得懂。
为了满足这点,《少年时》作者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把科普写出了兵书的味道:

有的写出了诗意、美感和艺术性

有的用生活化场景帮孩子代入理解科学知识:

还有极具故事性的科普散文:

一流的作者,写出的科普知识也足够“前瞻”,让孩子提前看到未来几年十几年,当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时候,哪些领域将成为潮流,甚至成为他们一生钟爱的事业。
《少年时》曾几年“押中”中高考题目考点、甚至当年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也在《少年时》里详细介绍过。
▼读者发现《少年时》押中当年数学高考题
▼2022年诺贝尔奖研究
早在几年前的《少年时》中就介绍过
更可贵的是,一些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兴产业,近年来的科技热门话题,当孩子们看到新闻报道时,惊喜地发现这些知识在《少年时》中已经读过了。

很多人喜欢《少年时》的教育理念,让人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句“不矮化儿童”,不给孩子的能力设限,不让家长的认知,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少年时》用10年为孩子们搭建起来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为了搭建这样的体系,《少年时》编创团队可是煞费苦心,但理解起来或许也需要家长的耐心。
究竟《少年时》的知识体系什么样儿?建立起个人体系的好处又是什么?

如果你为AI的到来感到无力
不如给孩子AI时代最需要的能力


近年来的学历贬值,再加上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长朋友感慨:
花这么多钱培养一个孩子,真的能让孩子在未来站稳脚跟吗?
人工智能如此强大,要具备哪些能力才不会被AI取代?
2023年牛津大学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Osborne教授的研究(Generative AI and the Future of Work: A Reappraisal )认为:
那些需要创造力和社交智能的工作不会被取代(比如:记者、科学家、软件工程师、艺术总监和建筑师……)毕竟,人工智能再强大,它所能“创造”的东西都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而类的创造力是在未知中打破重建,进而创造全新的世界。
很多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
但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将创造力延续至成年,拥有将这种原始的、天马行空的“好玩儿的爱好”变为塑造“现实”的能力
这才是应对AI时代真正重要的本领。



想要具备这样“无中生有”的能力,孩子必须搭建起自己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因为,未来世界变幻莫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也像是在玩儿“连连看”的游戏,比如:
同时具备生物工程和建筑学的知识能帮我们在火星上搭建起基地,结合数据科学和医学的知识能帮我们建立起更加方便智能的医疗系统,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产生的行为经济学指导个人和组织解决各种现实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让孩子接触尽可能丰富的跨学科资源,让孩子站在足够高的视野,具备为知识建立关联的方法和途径,在人生的这场“游戏”里,玩儿得更加游刃有余、触类旁通和志向高远。


▲《少年时》多年来致力于搭建的知识体系
在过去的10年里,《少年时》搭建了120本书的知识体系,这套体系横跨9大学科领域,覆盖当今世界最前沿、最热门100多个话题
孩子可以从任意一本开始,搭建起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比如,当孩子想要研究“ChatGPT为什么能像人类一样聊天”时,就可以使用《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数据驱动的时代》+《与AI一起成长》。
它们回答了“人工智能是如何学习的”、“人工智能向谁学习”以及“AI如何创作(包括写作和生成图片)”的关键性问题。


再比如,当孩子想要探究“人工智能和技术伦理”时,可以使用《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与AI一起成长》。
它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AI是否具有感情和独立人格”、“我们应该对人工智能保持警惕吗”和“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的所有工作吗”等哲学的宏大问题。

而当孩子想要看看,未来人类能用人工智能做哪些事情、有哪些新兴领域会随之诞生,可以使用《开始智能生活》+《2020年代智能生活》。
它们将带孩子回顾“人工智能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及“未来我们将如何使用人工智能”。

您看,同样是探讨“人工智能”,《少年时》切入角度之多,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它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的陈列,而是尽可能为孩子在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学习捷径。
即便是在1本书里,《少年时》的知识架构也是“暗藏玄机”,不信你品,你细品。
一本《进化论的进化》让中科院的生物博士感慨“如果市面都这么教孩子生物,那咱们国家就有希望了。”
原因在于课本上有的、没有的生物学知识,还有什么可能成为生物进化趋势的理论,以及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这三个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这1本书都完整而系统地覆盖到了。
一本《从时钟到时间》从人类的“钟表史”,讲到钟表的“机械原理”;再从物理学家的视角看待时间、地质学家如何“测量”时间;到生物学领域,人类是如何“感知”时间的?
再带孩子发散思维:时间旅行可以实现吗?如何实现?从最基础的认知层面,到原理和方法层面,再到拔高一些的思维锻炼,1本《少年时》都能满足。

当然,创造力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儿,它也需要持续学习来供给养料。
而“持续学习”也是《少年时》又一大特色,是很多市面上的科普杂志不会花功夫、花心思去做的。
以2025第11辑为例,你会看到《少年时》对几年前的主题进行“升级”,这绝非旧瓶装新酒,而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搭乐高”般地帮孩子加载最新的“模块”,拓展孩子“认知地图”的边界。
比如,从《开始智能生活》到《2020年代智能生活》间隔5年,将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更新和展望。
而到了2025年,《AI与我:让人工智能成为生活助手》则将AI的使用场景更加“私人化”,让人人都能接触和使用AI。


比如,2016年出版的《3D打印》,对当时的家庭来说还是件“新鲜事儿”,到今天3D打印的应用五花八门,市面上也有很多孩子能接触到的3D打印产品了。
于是2025年,《少年时》会和孩子们专门聊聊印刷技术,从最早的“木版印刷”到最新的“4D打印”是怎么回事儿。

再比如,很多家长喜欢的“自我认知和成长”系列(指已出版《少年时》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有关的主题),其中包括《冲破自我之“茧”》,一位爸爸来信说他的女儿看了几十遍,这本书帮孩子认识自己,学会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相处。
而2025第11辑中的《设计自我》更进一步,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这通常是大学生才开始意识到的。
尝试做这样一本书是《少年时》期待帮助孩子,从小有意识地塑造和实现自我,让“我”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所以身边每当有朋友为AI的到来,或者未来生活感到焦虑和迷茫,我都会向他们推荐一套《少年时》,让孩子在充满变化的当下,读懂世界、安定内心,让家长也拥有持续的好奇心,和孩子们可以进行代际对话和交流。
因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少年时》搭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一棵“定海神针”,孩子知道自己拥有适应未知变化的能力,和持续前进的决心和动力。

为孩子种下一颗种子
培养中国未来的乔布斯


还记得很多年前,《少年时》的创始人曾说过一句特别打动我的话:或许哪个孩子就因为阅读过某一本《少年时》,而成为未来的乔布斯,我们一直这么想。

一本书的影响能有这么大吗?

乔布斯有句话传得很远:「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很多人将它视为座右铭,却不知道它来自于一份六七十年代的刊物。

这本杂志有一期的封底,放了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是那种如果你很爱冒险,你会去健行搭便车的小路。

照片底下有一行字:常保饥渴求知,常存虚怀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在乔布斯上大学到辍学离开,一直到农场居住工作这段迷茫和探索自我的日子里,他一直把这本杂志带在身边,乔布斯在不同场合数次提到这句话,是他当时对自己的期许,后来激励着他改变世界。

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上,乔布斯再次把这句话送给了年轻人,这种代代相传的影响,让许多人因这本名为The Last Whole Earth Catalog 的读物受益。

《少年时》团队希望做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我们可以想象,有位少年拿着《少年时》的书,像乔布斯一样走来走去,带在身边长大成人,做出改变世界的贡献。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它教给孩子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格局、远见、好奇、良善、悲悯……

当一个孩子开始思考生命的有限与无穷,《少年时》是这样说的:

等到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再把一身的碳,交回给大自然,不管你有多么的不情愿,也不管你生前有多么无上的荣耀。这又是一个碳循环。正如陶渊明的诗中所咏叹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真正万寿的,是元素。——《碳的轮回》
●当一个孩子开始追问为什么一定要探索宇宙,《少年时》是这样说的:

如果我们真的在火星上发现了独立进化的外星生命,这就意味着宇宙中很可能还有其他生命。我们将不再孤单。不仅我们的邻近星球孕育着生命,宇宙深处很可能热闹非凡。——《火星往返》
●当一个孩子看见世界格局动荡,对人性的自私感到失望,《少年时》的故事让孩子看见“利他”与“合作”的意义:

当大雁群体如一盘散沙般地在空中飞行,很快就会有个体陆续跟不上队伍,面临被淘汰的情况,最终抵达目的地的雁群寥寥无几;而有头雁领飞的雁群,虽然会让头雁遭受高于其他个体的阻力,但是却能让有序的雁群提供气流支撑,确保大部队能平安顺利抵达目的地。进化论解释了生命的“自私”属性;而博弈论告诉我们:利他更是一种“利己”,能让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换一个角度看生命》


●当一个孩子为酷炫的科技感到痴迷,《少年时》引用让奥本海默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提醒孩子辩证地看待和使用科技,不要让它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945年7月16日清晨,美国新墨西哥州约尔纳达德尔穆尔托沙漠的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气息,闪电风暴仍未消散,就在这时,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当人类史上最大的爆炸呼啸穿过沙漠时,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想起了古印度《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的一句话:“这一刻,我变成了死神,成为世界万物的毁灭者。”这句话在民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充满诗意的文字却透露出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已经把自己带入一个充满生存风险的时代。——《人类的生存性风险》

……
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视野和精神的底色。正如创办人杨鸣镝老师说的:

我始终相信,儿时读书是一种积累,可能到了成年的时候,才显示出一种力量。当你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心中的时候,哪怕它很远很模糊,你也会感觉到它照耀到你身上的奇迹和美。


一个人如果总是天天和现实世界的种种琐碎战斗,哪怕是个孩子,也会被腐蚀。这种屈服于现实的腐蚀有时候很强悍,会慢慢变成影响格局的东西,侵蚀着成年人的生活。有些书就有这样的一种功能,它可以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留住一些可贵的东西。


——杨鸣镝



在《少年时》步入11周年之际,我们想用一首歌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就当是送给看到最后的读者的彩蛋
这首歌是John Lennon创作并演唱的Imagine,你或许在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听过: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Last but not least,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千万别忘记订上第11辑《少年时》!!


续订须知










2025少年时 • 第11辑

(No.121-132,共12本,包邮)

(为了庆祝十周年,《少年时》推出2大首发特惠续订产品,读者可以按需购买)


 超值优惠 

 预售来袭 


少年时 • 第11辑(纯享版)


  • 仅含有第11辑续订图书,适合钟情纸质书阅读的朋友


  • 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



限时优惠价:399元

原价:588元/12本


购买
▼▼


少年时 • 第11辑(豪华版)


  • 除第11辑纸质书外,还包含“少年时学习年卡”,适合有时间深度阅读探索的家庭使用


  • 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



限时优惠价:499元

原价:988元/12本

购买

▼▼



购买须知

01

发货时间

此产品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5年1-12月,每月月底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

备注:赠送少年时定制版帆布包发货时间:下单后7天内陆续发货(周末、节假日顺延)

02

包邮说明

新疆、西藏、青海、海南地区读者,需要根据订单补邮费,港澳台和海外目前暂无发货,其它地区均包邮!

03

退换问题

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和中途退订,如遇快递不慎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04

联系客服

微信:bookbookbook928

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是您线上的第二书房!每天精选育儿好文、阅读书单、优秀榜样故事、用心好书连载、精彩教育视频、经典美妙童诗等与您分享,每周还有大咖微课与您相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