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正阳门箭楼,就是北京人心心念念的大前门,这座雄伟的堡垒式城门楼,可看做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是属于北京人的独特标志。所以,在阔别30多年后再次对公众开放试运营之后,立刻就引起了众多北京人的关注。2024年12月26日,焕新重开的正阳门箭楼,《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同步揭幕,众多难得一见的文物实物、史料、图片、模型、独家视频等等,和宏伟壮观的正阳门箭楼一起,立体呈现出壮美中轴,受到北京百姓的热烈欢迎。
如果您去正阳门箭楼参观,建议您在进到里面之前,先环绕着箭楼转圈看看,因为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确实非常宏伟高大,并且美丽壮观。拍拍它的外景,可是很多人来到前门地区的必打卡项目。当然,如果您感兴趣,不妨数数箭楼的箭窗,看看箭楼城门的门钉、门洞前和马道两侧的石狮子,这也是很有趣味的事。那您知道前门箭楼的石狮子都是外来户吗?您知道老北京有过桥摸钉的风俗是怎么回事呢?
四门三桥五牌楼到底怎么回事?
既然咱们说正阳门箭楼,那每天一句北京话,就和您说说有关前门楼子的老北京话。老北京人形容前门楼子高大,有一句俗话,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那“四门三桥五牌楼”指的又是什么呢?
原来它是京城第一守门古石狮!
在正阳门箭楼前边,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这俩狮子可真是高大威猛,气势逼人。曾经被搬到箭楼和城楼之间,如今又坐落在了箭楼门洞南侧,可谓是京城中轴线最南端的一对“守门神兽”,人称“京城第一守门古石狮”。也许您会说永定门前不是也有一对石狮子吗?咱们说的是古狮,永定门前的那对可是现代工艺雕刻的。
正阳门箭楼门前的这对石狮啊,高2.2米,加上底座,总共高达2.85米,简直就是个“狮子王”。它们坐北朝南,背部挺直,蹲姿威武。看那狮头,占了整个狮身高的五分之二,头顶的螺发卷整整齐齐,两只元宝耳朵朝后,仿佛在倾听四方的动静。额头肌肉隆起,双眉紧锁,眼睛瞪得圆圆的,一副“谁敢惹我”的霸气。鼻头圆圆的,云纹装饰,嘴巴大张,露出锋利的獠牙,舌头往上一舔,仿佛在大声吼叫,真是震撼人心啊!
这对石狮不仅显示了守门兽的凶猛,更有一种驱鬼驱邪的神秘力量,让人心生敬畏。它们胸前的宽绶带上还雕有精美的蔓藤纹图案,三兽各口衔一物,中间是个銮铃,两肩则是两缨穗,真是既威武又华丽。
说到这石狮的前腿,那更是肌肉丰满、爪尖锋利,不知道那内侧多雕的一个小指爪尖是代表啥,也许是石匠的小心思吧。这种石狮前腿内侧有小指爪尖或小圆钱纹的表现形式,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别处有呢,可见它的罕见程度。
这对石狮啊,不仅是正阳门的守护神,更是老北京的文化象征。过去老北京有句话叫“三桥四门五牌楼”,说的就是前门这地儿。其实啊,咱们还可以加上“一路二狮”,这一路指的就是前门大街,二狮就是这对守城门的石狮子啦!
这对大石狮的经历也是相当传奇的。原来正阳门箭楼前有石砌护岸的护城河,河水自西向东流淌,河上横跨宽大的石桥,名为正阳桥。正阳桥两侧望柱刻有石狮,桥南有一对石狮和一座高大的五牌楼,向南是前门大街,直通永定门。民国时期,护城河被填平成马路,正阳桥也被拆除,一对石狮则北移到箭楼城门洞前。
1915年,正阳门瓮城拆除,这对大石狮移放到正阳门箭楼北边,正阳门城楼前十字道两侧,观音庙旁是雄狮,关帝庙旁是雌狮。后来啊,因为前门地区要扩大交通通行量,就又把这对大石狮移到了正阳门箭楼城门洞以南的位置。这么一来二去的搬家,也算是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和变迁!
这两对石狮原来是外来户!
话说那瓮城城墙一拆,箭楼改造的大计就摆上了台面。这改造啊,还听取了罗斯凯格尔这位德国工程师的建议,城楼两侧都添上了欧式“绶带悬章”的浮雕,仿佛是中西合璧的时尚秀。箭楼外还增建了一圈仿汉白玉的水泥露台,一二层箭窗上装了弧形遮檐,就像给箭楼戴上了时尚的帽子。还增筑了悬空月台,东西两侧各砌了八十二级的石阶梯,真是气派非凡!
为了给这新装点的箭楼再添点生气,后阶梯下口处还特意添置了两对石狮。一对是从圆明园遗址里找来的,另一对则是来自青龙桥西的功德寺。这两对石狮啊,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一瞅,东边的那对表面处理得更精致,造型也讲究,花纹雕刻得细腻入微,估计是圆明园出身。而西边的那对呢,造型简洁,富有个性,一看就是功德寺的风格。
说到东边那对石狮啊,究竟是圆明园哪个宫门或殿门前的呢?这还真是个谜。不过看那造型,狮头部占全身比例大,额头肌肉雕刻夸张,螺发卷排列整齐,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为了配合箭楼新台阶的高度,石狮底座还特意加高到了四层,这可真是打破了传统石狮底座只有两层的规矩,可见当时官员们开明的思维啊!
再来说说西边那对石狮吧,它们可能来自功德寺哦。这功德寺啊,位于海淀区青龙桥西、金山脚下,如今五环路还有个功德寺桥呢。这寺庙历史悠久,元代时就已建立,后来还经历了大火和重修。明清时期更是与皇室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都曾在这里住过呢!并留有《再游功德寺》诗篇。
可惜啊可惜,如今功德寺早已废弃多年。幸运的是,1915年时寺中的石狮被搬运到了正阳门箭楼现场,安置在了西侧台阶下口处。这对石狮造型简洁明快,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不失风采。与东侧的石狮相比啊,它们被自然腐蚀的程度还要轻一些呢!
最后得说说啊,正阳门箭楼改造后移来的这两对石狮啊,虽然都是石狮但明显各有千秋。东侧的端庄文雅些而西侧的则更显彪悍威武。这不正是符合了咱们“东文西武”的传统规制嘛!与崇文门、宣武门也是遥相呼应的哦!而且啊这两对石狮的制作时间啊比城门洞前那对大石狮可是要晚不少呢!所以啊大家在看的时候啊不妨多留意留意这些细节哦!
点击下方卡片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