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北京地铁12号线,东部总站和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一样,都是东坝北,那从东坝北一直往西,您可以经过东坝西、驼房营、高家园等等很多站点。那您知道这几个地铁站名背后的现在和历史故事吗?
东坝西站有个东四环最大的郊野公园!
从东坝西站A口出站,便能直达北京市东四环最大的郊野公园--将府公园。这座以“森林氛围·假日之园”为主题的公园,自2008年5月免费向游客开放,是北京精品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它属于“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项目之一,现在已经成为电子城、酒仙桥、将台地区最大的一处公园绿地。虽然这座公园修建的历史并不长,但因为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朝阳居民尤其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走进公园,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现有林地条件,挖掘了将台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驼房文化休闲区、林地休闲观赏区、将台水景休闲区、坝河水岸观赏区等,六大功能区各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
青龙石、点将台、酒仙壁画、驼影寻踪、叠水瀑布、连园桥等景点,默默讲述着将台、酒仙桥地区的历史文化传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悠久的历史时光。
将府公园重点向游客展现“将台文化”,并以将台文化为核心来设计整个公园的文化元素。那么,为什么以“将台文化”为主题呢?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事实上,将府公园得名于这里曾经有一座将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jùn)为招揽天下人才而建的。如果您关注我们每周日播出的《北京史话》单元,其实早在2022年,我们就和大家讲述过慕容儁的故事,不过说得很是简短,现在我们也正好补充一点儿。
如果您对慕容儁了解不多,您不妨看看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如果大家对慕容儁有些耳闻,我想都要拜这位武侠大家所赐。读过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朋友,可能会对与乔峰齐名的慕容复印象深刻,这号称“南慕容”的姑苏慕容氏,就是鲜卑族燕国的皇室后裔。鲜卑族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而慕容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在慕容氏的历史上,最风光的就属这位前燕皇帝慕容儁。
西晋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统治阶层内部爆发战争,导致天下大乱。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趁机崛起,相继进入中原,史称所谓“五胡乱华”。在这天下狼烟四起、群雄并立之时,鲜卑慕容氏趁乱占据了中原北部地区,其中包括今天的北京一带。
据说,当年慕容儁的爷爷慕容廆(wěi)经常对别人讲:“我这一生都在积累福德仁义,相信我的子孙会拥有中原。”后来,慕容儁出生后,慕容廆很高兴地说:“这个孩子骨相不寻常,我们家后继有人了。”慕容儁长大后,身高八尺二寸,身材魁伟,博览群书,有文才武略。年轻时的慕容儁就在那个风云际会、群雄争霸的年代,和自己的父辈共同努力,壮大了自己部族的实力。后来在时机成熟时,慕容儁正式称帝,建立了前燕政权。为了逐鹿中原、争夺天下,他便在今天的朝阳将台地区修筑将台,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将台的地名及文化,就是从这段历史而来。
除了核心主题“将台文化”,将府公园的另一主题是“坝河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因为将府公园临近坝河。总之,如果您到将府公园来游玩,您可以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释放生活的压力。将府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圣地,可以尽情品味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驼房营现在是科技与艺术的梦幻之地!
北京地铁12号线从东坝西站再往西,下一站就是驼房营站。看驼房营这个名字,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实,这里现在已经是科技与艺术的梦幻之地。
走出驼房营站,只需短短6分钟步行,便能抵达星地中心。这里不仅是朝阳区互联网3.0产业基地,汇聚了上百家人工智能、VR、区块链等互联网3.0、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前沿性企业,更是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
380米的梧桐大道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贯穿南北园区,连接着四栋标准甲级写字楼,在这片创意会展与格调商业交织的空间里,建筑首层的通透设计,让自然、艺术、科技与绿色得以正面交融吗,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近3000平米的星地艺术中心,更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走进这里,仿佛踏入了一个科技与艺术接轨的奇幻世界,让人流连忘返。而园区周边,则充满浓厚的国际化生活氛围,因为与798艺术园区、望京商务区相邻,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艺术的熏陶,感受潮流的脉动。
在798・751艺术区,可有“百步一咖啡”的美誉,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咖啡控还是新手小白,都能在这儿找到你的那杯“命定”咖啡!
除了咖啡,文艺的街巷,伫立街头的雕塑,五颜六色的艺术墙,幽默风趣的文字、标语、画作……是文青的“打卡圣地”,聚集度超高的艺术展示空间,让这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和风向标。喜欢看展的小伙伴来这准没错儿~
除了先锋潮流聚集地和高科技产业园,驼房营站还有超小众的秘密花园“丁香园”,以及颇有特色的“将台艺术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属于你的独特时间!
驼房营当年到底是什么营?
谁也想不到,现在的驼房营地区这么有时髦气息,遥想当年,这里可是漕运河道的转运码头,南粮北运,到这以后,要改乘骆驼,负粮入京,驼房营的地名就是这么来的。
驼房营,位于朝阳区中北部,东五环路内侧,邻近将府公园。驼房营从字面来看,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驼房”,一个是“营”。
在辽代,北京是辽朝的“南京”,为“五都”之一;而在金海陵王时,北京则改名为中都,是金朝的首都。不管是陪都还是首都,北京在辽金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通常会通过运河将山东、河南等地的粮食运至北京,以供京城所需,运河的码头就在今天的驼房营这个地方。那时,南来的粮船到了这里就不能再航行了,要先将粮食卸下来,再用牲畜通过陆路运至城中。骆驼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辽金时代,驼房营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队队驮着粮食赶往城内的骆驼。政府在码头处建造房屋,以畜养用来运粮的骆驼,这些房子就被称为驼房了。
我们知道,骆驼本是杳无人烟的大漠中的牲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这些地区常常会见到骆驼。骆驼能够耐高温耐饥渴,即便在气候干燥、植被稀缺的严酷环境中,也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不过,随着地域之间交流加强,骆驼慢慢进入了内地,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比如宋代,京城开封就有专门管理骆驼的官方机构,称为“驼坊”。有专人牵着这些骆驼去放牧,喂食草料,还要喂食草药,预防疾病。这些骆驼主要用来运输各类物资,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力。有时候朝廷官员出使外国,也会乘着骆驼去。北宋的文学家苏辙出使辽国,朝廷就曾调拨了驼队来驮运行李。辽金以来,元明清各朝,政府都会在北京地区畜养骆驼,用来运输货物。直到民国时期,在北京城还能时常看到一队一队的骆驼,慢悠悠地驮着货物沿街经过。
由于辽金时代负责押运粮食的都是军队,所以,驻扎在此处负责押运驼队的军营就叫作“驼房营”。明景泰年间,皇帝朱祁钰曾在这儿建造了30间驼房,用来畜养骆驼。
往日的声声驼铃已经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我们已经看不到那繁忙的码头,也看不到士兵们牵着骆驼慢慢走向京城。不过,驼房营的地名还在,它身上还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不止如此,在驼房营的东侧,如今建有一座我们之前说过的将府公园。这座草翠水澈的公园,不单单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还别具匠心地将历史文化融会到了景观设计中,其中有一片区域就叫作驼房文化休闲区。这里有雕刻着驼蹄印迹的驼房小径,还有掩映在绿草树丛之间的骆驼像,那或卧或立的骆驼,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千年之前,京郊驼铃声声的岁月。
遥想当年,河道繁忙,舟楫往来,络绎不绝。粮船至此,卸货换驼,骆驼铃响,声声入耳,宛如古曲悠扬。驼房营内,驼铃声声,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